当今糖尿病患者增长最快的国家是印度,其次是我国,第三是美国;
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最新糖尿病地图中显示:中国、印度和美国的20-79岁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分别为1.亿、万和万。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是全世界最多的。其中我国1.5型糖尿病患者占全部糖尿病患者的10%-15%。
数据来源IDF(国际糖尿病联盟)网站
据评估,全球有多达2.亿人或20-79岁糖尿病患者中有一半(50.0%)不知道已患病。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实现百分百的糖尿病诊断率。即使在高收入国家,也有37.3%的糖尿病患者未得到确诊。
中国现在是“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迅猛攀升,预计到年,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前三位国家,分别为印度、中国和美国;未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正是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其中包括中国;
2、认识“1.5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分泌合成胰岛素的β细胞被完全破坏了,从而不能产生胰岛素,造成高血糖状态。
2型糖尿病早期分泌合成胰岛素的β细胞处于健康状态,但由于分泌的胰岛素作用不强,或者是胰岛素分泌能力有缺陷,从而造成高血糖。
1.5型糖尿病1.5型糖尿病,介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之间,即具有1型糖尿病的特点,同时具有2型糖尿病的共性,属于难以分型的糖尿病。
它比1型、2型更危险!
早期服用降糖药,对于1.5型糖尿病可能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在半年到一年后口服降糖药会相继失效,甚至用到最大量都不能将血糖降到满意的范围,有的糖友还会因急性并发症而入院。
3、它跟普通的糖尿病有什么不同呢?1.5型糖尿病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它在本质上跟患者自身的免疫机制有关系,因此也被称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简称为LADA。
其实,1.5型糖尿病患者在我国并不少见,只是这种类型的糖尿病往往容易被误诊和漏诊,在一些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如果做进一步检查,大约有15%左右的患者实际上为1.5型糖尿病,但是往往容易被忽视和误诊。
来看看1.5型糖尿病跟其他糖尿病相比较具有哪些特点?
跟1型糖尿病相比;1.5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年龄比1型糖尿病的晚,一般在25岁至34岁左右发病,一般在应激情况下开始发病,症状比1型糖尿病要轻,在发病早期不需要用胰岛素来治疗,可以选择口服降糖药。
跟2型糖尿病相比;1.5型糖尿病三多一少的症状更加明显,体型更为消瘦,而且病情发展迅速,从发病到胰岛功能衰竭往往只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后期必须依赖胰岛素进行治疗。
在临床中发现,1.5型糖尿病的高发人群主要是年龄多在30岁以后的患者,发病时已经成年,体型偏瘦,没有明显的糖尿病家族史,常伴有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
在发病前期胰岛素的相关免疫抗体提示阳性,发病后期主要依赖于胰岛素,并且容易发生酮症。
4、得了这种类型的糖尿病,有什么危害呢?导致酮症或酮症酸中*:由于患有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相对缺乏甚至丧失,引起糖在体内的代谢紊乱,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速度加快,这样就会产生大量的酮体,组织无法及时将这些酮体氧化,肾脏和肺无法及时将酮体排出体外,导致血酮浓度增高,从而出现酮症或酮症酸中*,严重的会昏迷,如果没有紧急救治甚至会导致死亡,致死率很高。
肾功能衰竭:糖尿病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很容易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在早期一般表现为浮肿和蛋白尿,到了晚期就容易引发肾功能衰竭,是目前导致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心脑血管方面的伴随症状,主要表现为主动脉和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对人体内血管的伤害,造成脂肪在血管内积累,致使血管发生病变,最终导致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等并发症。
1.5型糖尿病,在临床上有两个明显的分期:非胰岛素依赖期和胰岛素依赖期。治疗主要分两个重点,一是降低血糖,二是保护胰岛功能。
首先,1.5型糖友应避免使用磺脲类药物;
其次,如果代谢状态(胰岛功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良好,可考虑用除磺脲类外的其他口服降糖药治疗方案(如双胍类等),直到进展为胰岛素依赖阶段;
不过,如果胰岛自身抗体高滴度且代谢状况较差的1.5型糖友,应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这样可以有效控制血糖,还能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糖尿病,一旦发现就要进行正规的治疗。
怀疑自身为1.5型(LADA)的患者,需进一步做胰岛自身抗体检测。如果确诊为1.5型,应听从医生建议,在需要打胰岛素时不抗拒,积极配合治疗,才能控制好血糖,避免并发症的提前出现。
血糖小叮咛:6个一点儿......
杂一点儿:减少白米白面主食,用全谷杂粮、薯类蔬菜替代一半,适量蛋白质,大量蔬菜,混合饮食控血糖。
粗一点儿:主食粗点好,千万不要细;选择全麦,不选白面;选择糙米,不选精米。
瘦一点儿:肉不能少,但要选瘦弃肥;吃鸡鸭鹅,不吃皮;鱼肉脂肪含量低,就很好。
懒一点儿:蔬菜能不切细就不切细,豆子能整粒吃就不煮烂,水果能吃整个就不榨汁,土豆整个比土豆泥好。
淡一点儿:油盐都要少一点,可以适当加点醋。
狠一点儿:不抽烟,不喝酒,不久坐,不要向基因和坏习惯低头。
编辑:水墨
校对:Mei蒙
注:题图来源摄图网,文中图片来源网络,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络我们删除,感谢!
近期热点★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治疗,怎样用药花钱更少?
★高血压生活管理指南,涉及方方面面!收藏!
★为什么年龄越大,疾病越多?
★这3件事90%的人天天在做,却不知道会招来高血压!★一见到医生血压就飙升?当心了!死亡风险妥妥翻倍!★血压控制不好?那就先做好血压日记吧!你若喜欢,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