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型糖尿病(LADA)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临床探究丨干细胞移植疗法为2型糖尿病提供
TUhjnbcbe - 2022/12/18 10:52:00
昆明治疗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31226/4317373.html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一种因多种致病因素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而导致患者出现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又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抵抗的背景下β细胞功能障碍,常伴随胰岛素分泌的逐渐减少。胰岛素的低敏感促使葡萄糖在肝中产生增加,肌肉和脂肪组织中吸收减少,引发高血糖症。β细胞功能缺陷影响了胰岛素敏感组织之间的反馈调节,造成葡萄糖稳态失衡。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以上,其病因多样,致病机制尚不明确。

传统的医疗干预方法不能令人满意

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方式主要为口服降糖药物、外源性胰岛素补充。

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主要用于1型糖尿病的治疗。依赖外源性胰岛素长期性注射的治疗方式会发生耐药性和急性低血糖的风险,对已经出现了广泛耐药性2型重度患者可通过胰岛移植治疗。对存在严重并发症导致器官功能损伤如糖尿病肾病肾衰竭者,需通过透析及胰一肾联合移植治疗。

干细胞对糖尿病的5大机制:

1、干细胞的自我更新特性保证其来源可大量扩增;

2、干细胞的分化再生提示可分化为胰岛β细胞,替代受损细胞;

3、干细胞的分泌细胞因子调节胰岛微环境,改善胰岛抵抗;

4、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可减轻胰岛炎症反应,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

5、干细胞的旁分泌机制可激活机体自身的组织修复能力。

干细胞疗法为2型糖尿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hymalstem;cells,BM-MSCs)移植排斥反应较弱,具有免疫调节及抗炎作用,在自身免疫病治疗中有着重要地位,因此可能对于1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干细胞移植诱导(BMSCs)转化为(IPCs)细胞机理

有研究表明,在糖尿病的动物模型中,采用(BMSC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细胞或胰导管细胞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糖。

Xie等成功将人BM-MSCs诱导分化为IPCs,这些IPCs表达了与胰岛β细胞发育及功能相关的多个基因,包括Glut2、PAX6、巢蛋白、PDX1,NGN3、NKX6.1、ISL-1、Beta2/Neuro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Gabr等也通过移植成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控制链脲佐菌素裸鼠的糖尿病。

临床案例

研究人员筛选10名对三种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磺酰脲、二甲双胍和TZD)均产生抵抗且病情持续时间达到5年的T2DM患者,通过股动脉途径在十二指肠动脉处对其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

治疗6个月后,胰岛素需求减少了50%以上,HbA1c降低,胰高血糖素刺激的C肽水平有所改善,且没有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表明自体骨髓源性干细胞移植有望作为改善T2DM患者β细胞功能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干细胞移植疗法恢复胰岛功能给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干细胞具有高度全能性或多能性,在体外可自我复制增值,并维持与清代细胞相同的种群特征。利用其定向诱导分化为具有产生胰岛素功能的胰岛分泌细胞,有望减轻患者对胰岛素的长期依赖。

查询有关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实验信息约为76项,在中国、印度、美国等国家已进入1期/2期临床实验阶段,表1列举了几项代表性的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相关临床研究项目

糖尿病现阶段治疗治疗仍然受到终身服药和低血糖症风险的限制,近年来随着干细胞逐渐被用于多种重大疾病的临床治疗,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研究也取得较大成果。

1
查看完整版本: 临床探究丨干细胞移植疗法为2型糖尿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