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型糖尿病(LADA)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TUhjnbcbe - 2022/12/12 21:05:00

今天为大家讲解的题目是: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才能达到治疗效果。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讲述:一、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运动治疗时应注意的问题;二、糖尿病患者在哪些情况下不宜运动;三、如何判断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效果;四、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天天运动。

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把双人剑,如果没有掌握好其中的适应症,不但不利于病情的控制,还会加重病情。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运动,才能达到预期的运动治疗效果。

一、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运动治疗时,应注意的事项

高血压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合并症,如果高血压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将增加糖尿病患者发生肾病、动脉样硬化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危险。通过适当的运动锻炼和合理的膳食结构,就能降低血压。

但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进行运动前的血压一定要控制达到标准,为此必须服用一些降压药或改变饮食习惯。如果血压控制没有达到标准就参加运动,会对心脏和血管产生不良刺激,容易导致中风或心脏病发作等疾病。

一旦血压控制达标,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参加运动锻炼,避免引起血压有较大的升高。最好进行有规律的运动锻炼,而且是大肌肉群组的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此外,游泳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运动项目。为避免运动中血压升高,运动中不要有任何负重。

二、糖尿病患者在哪些情况下不宜运动

1、糖尿病并发急性感染、酮症酸中*以及血液高凝状态时,不宜参加运动锻炼。

2、病情不稳定,血糖波动大,即血糖过高而又易出现低血糖患者,不宜参加运动锻炼。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后经常出现低血糖的患者,不宜参加运动锻炼。

3、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在胰岛素发挥作用最强的时候(如上午11点),不宜进行运动。

4、重症糖尿病患者在清晨未注射胰岛素时,不宜进行体育锻炼,否则易发生酮症。

5、严重心、脑、肾合并症,活动性肺结核,应暂停运动锻炼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运动。

三、如何判断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效果

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锻炼治疗后效果如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判断:一是设定的运动治疗项目是否实现;二是运动是否安全。二者应当兼顾,缺一不可。

运动的目标包括:血糖是否下降,体重是否趋向理想范围,心肺等器官的适应能力是否改善,肢体的活动能力是否增强等,需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安全性评价:主要了解运动中是否有利于健康,如运动损伤、运动过度诱发心绞痛、时间过长引发低血糖等。关键的问题是掌握好运动强度,可以从心率变化和自我感觉两方面来评估。可参考下面几项指标:

1、运动要适宜:运动后微微出汗,轻松愉快;稍感乏力,休息后可消失;次日体力充沛。

2、运动量过大:运动后大汗,胸闷气短;非常疲劳,休息15分钟后脉搏未恢复;次日全身乏力。

3、运动量不足:运动后无汗,无发热感;脉搏、心律无变化或休息2分钟恢复。

四、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天天运动

运动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手段之一。运动的本身就是一种降低血糖的疗法。运动使体血液循环加速,身体耗能增加,加速血糖的代谢分解,提高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从而使血糖降低。

运动的原则是定时定量。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运动,这样只会使血糖更不易控制。最佳的运动时间就是在餐后1—1.5小时。但是不提倡糖尿病患者参加过于剧烈的运动,应该适度运动,不要过于疲劳。长时间未运动的患者,恢复运动时要循序渐进。

1
查看完整版本: 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