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型糖尿病(LADA)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联合国糖尿病日提高自我预防意识,远离
TUhjnbcbe - 2022/5/3 17:30:00
导语:联合国糖尿病日前身是世界糖尿病日(WorldDiabetesDayWDD),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于年共同发起,自年起在每年的11月14日举行庆祝活动。年底联合国通过决议,从年起,将“世界糖尿病日”正式更名为“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天,是第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为“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旨在强调糖尿病健康管理全民普及的重要性。

缺乏运动、“三高”饮食、吸烟、喝酒、熬夜……随着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侵袭,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我国更是全球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吃糖太多会得糖尿病?降糖就得少吃主食?糖尿病是富贵病很难预防?……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科普一下糖尿病相关的小知识~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进展性疾病,以血糖升高为特征。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高血糖高渗状态等。该病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寿命缩短,病死率增高,应积极防治。

中医怎么看糖尿病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的范畴,其基本证候特点就是虚实夹杂,以脾胃肝肾为其中心病位,热伤气阴是其核心病机。基于标本虚实辨证的思路观察发现:本虚证包括气虚、阴虚、气阴两虚,以及阴阳俱虚证;标实证可表现为胃肠结热、脾胃湿热、肝经郁热、痰火中阻、肝阳上亢证,以及气机郁滞、血脉瘀阻、痰湿阻滞证。

糖尿病的本虚证与标实证,常互为因果。因病程长短及病情轻重的不同,本虚证和标实证的表现各有侧重。一般来说,初病多以内热为主,病程较长者则内热与阴虚气虚互见,或表现为气阴两虚,甚至阴阳俱虚证。患者具体常表现为本虚证一证,同时兼有标实证一证、两证以致多证。所以具体治法,基于标本同治的思路,也常常需要两法并用,甚至多法兼施。

得糖尿病是因为吃糖多吗

“少吃点糖,小心得糖尿病!”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来自亲人或者朋友的告诫。似乎在很多人的观念里,“糖”和“糖尿病”有着必然的联系,只要平时少吃糖,就可以避免糖尿病。

其实,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它是机体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的结果。对于胰腺功能正常的人来说,摄入再多的糖也可利用、分解、处理,血糖会在正常范围内;而对于胰腺功能出现问题的人(比如糖尿病患者)来说,不只是摄入糖会使血糖上升,其他含能量的食物如脂肪、米、白面同样有此类作用。

所以,糖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先天的遗传背景和后天的生活习惯(比如长期进食过多高脂肪高糖食品、缺少运动、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都可能诱发糖尿病。不过,这并不代表就可以随便吃糖了,因为吃糖过多会引起肥胖,同样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怎么吃

虽然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确实存在一些限制,比如应避免摄入添加白砂糖、油腻油炸的食物,主食不宜过多等,但也绝不是像有些患者以为的那样,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以下3个饮食误区大家应注意避开:

误区1: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

一些患者为了控制血糖,一点水果也不敢碰,其实水果富含钾、镁、维生素以及多种抗氧化物质,适当进食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有好处的,不过要注意时间和量。当血糖升高时应避免吃水果,但当病情稳定,不常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时,可以选择在上午10:00、下午15:30左右吃水果,每日进食的水果量不超过g。

推荐选用每百克含糖量在10克以下的水果,如青梅、桃、李、杏等;慎重食用每百克含糖量在11~20克的水果,如香蕉、荔枝、芒果等;对于每百克含糖量超过20克的水果,如枣、红果,特别是含糖量特别高的干枣、蜜枣、柿饼、葡萄干等,需要浅尝即止。

误区2:糖尿病患者不能喝粥?

这并不是绝对的,只不过需要减少大米的分量,加一些杂粮和青菜,如小米、燕麦、糙米、菜叶等,也可以加一些杂豆,降低这餐的升糖指数。另外,熬粥时间不要过长,稍微硬一点比较好,这样食物在消化道停留的时间长,吸收的就相对慢了。

误区3:无糖食品可以随便吃?

虽然无糖食品用甜味剂取代蔗糖、果糖等作为添加剂,比如无糖月饼、无糖饼干等,但它们多是由面粉、谷物杂粮以及牛奶、鸡蛋和大量的油脂制作而成,仍然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在人体代谢后最终都变成了葡萄糖。因此就算是食用无糖食品,也需要将其热量计算在每天应该摄入的总热量中,注意“总量控制”,减少其他主食量。

糖尿病患者怎么动

有研究表明,规律运动8周以上可将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降低0.66%;坚持规律运动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显著降低。所以,建议糖尿病患者最好能每周进行有氧运动5天,每天30分钟;此外一周最好还能加上2次增肌训练,比如俯卧撑、平板支撑、卷腹等。

最后提醒大家:糖尿病是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服用降糖药物只能控制血糖,并不能使糖尿病完全治愈,所以即便血糖控制好之后,也仍需在医生指导下继续用药,使血糖保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范围。

跟多内容请长按下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联合国糖尿病日提高自我预防意识,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