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型糖尿病(LADA)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糖尿病是遗传的吗
TUhjnbcbe - 2021/8/17 22:24:00
甘肃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217/4580330.html
糖尿病已经是一个耳熟能详的疾病,为何一个疾病变得如此被人们熟知?据最新的《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调查研究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11.6%,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0.1%。这意味着,每10位中国成年人中,就有6位血糖不正常。按照这一比例,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1.14亿人,糖尿病前期人数接近5亿人。糖尿病已经成为我国最为重要和棘手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这不禁让人产生怀疑,如今为什么这么多人有糖尿病?糖尿病又是怎么得的呢?很多研究表明糖尿病是一个多病因的综合病症。因为糖尿病患者亲属中的糖尿病发生率要比非糖尿病患者亲属中的高,那么就说明糖尿病有遗传倾向。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的这种易患性是指并非疾病本身,而是遗传给后代易患糖尿病的体质,就是易感因素增加、如果不注意后天的生活方式比别人更容易患糖尿病。糖尿病的发病最终是否发病,不完全由遗传基因决定,我们也要非常清楚与环境因素,比如说不良的生活习惯三大产能营养过剩、缺少运动、长期熬夜饮酒吸烟等有非常大的关系,而且这类型的易感因素相对一型糖尿病要明显,特别是发生糖尿病时,现象、状况更明显。糖尿病有遗传倾向,双亲均是糖尿病患者,其子女并非%都患糖尿病,仅有5%患糖尿病;若双亲中只有一个有糖尿病,则其子女患糖尿病的机会更少,且常隔代遗传。研究表明,糖尿病的遗传不是单一基因遗传,而是多基因突变。且糖尿病的遗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对糖尿病的易感性,必须有某些环境因素的作用,才能发生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比遗传更可怕!大部分糖尿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预防!真正导致疾病发生的是后天的生活方式,如高脂高糖的饮食、吸烟、久坐等会诱发糖尿病。此外,血脂、血压及血糖能够相互影响,高血压、高血脂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也较正常人更高。


  改变不良习惯,可远离糖尿病!

感染在糖尿病的发病诱因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病*感染是Ⅰ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发因素。脑炎病*、心肌炎病*等。感染可引起胰岛炎,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产生糖尿病。另外,病*感染后还可使潜伏的糖尿病加重而成为显性糖尿病。乍一看,觉得这和糖尿病风马牛不相及,但实际上,胰岛素分泌的多少除了受内分泌激素和血糖等因素的调节之外,还直接受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人的情绪主要受大脑边缘系统(植物神经的一部分)的调节,因而心理因素可通过大脑边缘系统和植物神经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应激状态时,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间接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释放。如果这种不良心理因素长期存在,则可能引起胰岛β细胞的功能障碍,使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倾向最终被固定下来,进而导致糖尿病。肥胖者体内多会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指人体内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由于胰岛素的作用下降,因此机体会代偿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发挥降低血糖作用。另外,由于体型的肥胖,胰岛素搬运血糖的工作量也加大。普通人一餐5个单位胰岛素能解决的事,到了胖子这,可能就必须10个单位胰岛素才行。就这样,由于胰岛β细胞长时间超负荷功能,容易导致胰岛功能受损,出现永久性高血糖,即发生2型糖尿病。这也是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原因!改变不良习惯,可远离糖尿病!


  预防糖尿病,牢记四个“一”:除了遗传,如果没有外在条件影响,得病概率会降低不少。因此,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理应放下包袱,并且做到四个“一”,就能尽量延缓或避免患病。

加强自身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不仅是疾病危害,更要知晓防范措施,才能做好疾病预防。是指摄取的总热量要少一点,主食要少吃,特别是高热量的副食也要少吃。不要认为“能吃就是福”,其实“科学地吃才是福”。肥胖是造成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当越来越多的脂肪在体内积聚时,各种心血管疾病也会随之而来。好的心态对糖尿病预防有积极作用。饮食、锻炼的不平衡会加强胰岛素抵抗,促进糖尿病发生。而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升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加快糖尿病的发展。以上四点是最常见的发病诱因,而肥胖是最主要也是最容易人为进行干预的一项,TLC计划,即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通过改变饮食习惯,正确的饮食顺序,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能恢复你的好身材,更让你远离糖尿病!/01/20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糖尿病是遗传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