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IDF(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数据,
年我国糖尿病确诊患者达到万人,
加上万人的糖尿病前期人群,
糖尿病人群总数已经超过2.6亿,
成为全球糖尿病人群最多的国家。
到年,糖尿病人群将达到3.2亿。
但大众对糖尿病的认知仍存在着许多误区,如“糖尿病是吃糖多引起的”、“注射胰岛素会成瘾”等令人啼笑皆非的谣言依然广为流传。
常见误区1
糖尿病是因为吃糖多引起的?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是复杂的,总体来看分为生物/遗传和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两大类(先天和后天),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主要是因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疾病。
吃糖太多会造成一过性的高血糖症,但此后通过肾脏对多余糖分的不断排出,以及身体在胰岛素的指挥下不断消耗或储存血中糖分,血糖水平很快就会回到正常水平。
常见误区2
糖尿病不能吃水果
大多数人都会理所当然的认为:糖尿病不能吃甜食,水果一般都很甜,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
水果中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对糖尿病患者有益处。而且水果除葡萄糖外还有果糖,果糖代谢不需要胰岛素,水果中的纤维素对降血糖还有益处。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但要适量。另外吃水果时间最好在空腹时,切忌饭后立即食用水果,而且要选择少糖水果,如梨、草莓、柚子等。
常见误区3
只要血糖控制好了就没事
很多得了糖尿病的患者,以为只要血糖正常就没事了,忽略了慢性并发症的筛查与防治。研究显示,40%-50%的失明,是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30%的慢性肾衰竭,是糖尿病肾病;50%的心脑血管疾病和60%的截肢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在糖尿病患者中,仅10%只有血糖升高的单独症状。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也要进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筛查。
常见误区4
糖尿病一定会遗传
糖尿病是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有遗传倾向性、易感性,也就是发生糖尿病的遗传倾向程度比较大,但不一定就会得糖尿病,还和以后的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很多方面有关系。
糖尿病具有明显的遗传易感性,2型糖尿病占25%,1型糖尿病占5%左右。但对于父母都是糖尿病患者的,应更加重视危险因素的控制。
常见误区5
糖尿病是可以治愈的
目前来看,糖尿病完全治愈的可能性不大。
糖尿病血糖控制满意持续一年,可以称为临床治愈。但是从糖尿病确诊那天开始,胰岛功能已经有了50%的损伤。但是通过生活干预、口服药或者胰岛素积极治疗,完全可以把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保证正常的生活、工作、家庭。
血糖监测作为糖尿病管理的五驾马车之一,其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随访病情的变化,以及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但是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检测手法多为有创的,由于惧怕疼痛及由此引发的心理恐惧,导致极大一部分糖尿病患者放弃固定的血糖监测。
应之健康智能手表,无创测血糖▲
应之智能手表,搭载自主研发的无创血糖技术,通过手腕桡动脉采集生理数据,经思尔后台计算、评估,得出血糖、尿酸、血压、心/脑/肺/肾功能等结果。由思尔健康APP展示给用户,全天候自我监测,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