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得了糖尿病就完了,什么都不能吃了。以前一次吃个大西瓜,现在只能啃点瓜皮了!”糖尿病是与膳食营养关系非常密切的慢性疾病之一,糖尿病人的营养水平直接影响其病情发展,因此,“营养医疗”是糖尿病防治的重要措施。
糖尿病患者到底应该怎么吃,《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给出了以下八个方面建议。
1吃、动平衡(控制能量+运动疗法)
科学的营养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推荐摄入量为25-30g/d,或10-14g/kacl。
?控制脂肪摄入
脂肪占20-30%,饱和脂肪酸(S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均应小于10%,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提供10%—15%,胆固醇摄入量不超过mg/d;
?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摄入
维生素B1、B2、D3、E、Mg、Zn等;
?复合糖类摄入
碳水化合物占45-60%,选择低升糖指数(GI)食物;
?优质蛋白摄入
一般情况下蛋白质摄入量需0.8g/(kg·d)有植物蛋白、乳清蛋白等。
适量运动能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度,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风险。
美国饮食协会建议:每周进行至少分钟中等强度(达到最大心率50%—70%)的运动,为了达到防治的效果,每周至少运动3天以上,注意不要连续两天以上不进行运动。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服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的患者会发生低血糖,适量运动的人需要降低药物剂量,当血糖水平超过13-14mmol/L或尿中有酮体出现时,需暂缓运动,否则会发生血糖浓度增加和潜在的酮症酸中*。
此外,要警惕内脂超标,啤酒肚、水桶腰等腹型肥胖都是内脂厚重的表现。男性腰围应≤90cm,女性≤85cm,成年人体重指数(BMI)应控制在18.5-23.9kg/m2之间。
*色区域为内脏脂肪
2主食定量粗细搭配
女性(按kcal算)全天可摄入3-4份全谷物及杂豆类,男性(按kcal算)全天可摄入3.7-5份全谷物及杂豆类。
全谷物、杂豆类占1/3
如稻米、小麦、玉米、大麦、燕麦、黑麦、黑米、高粱、青稞、*米、小米、栗米、荞麦、薏米、赤豆、芸豆、绿豆、豌豆、鹰嘴豆、蚕豆等都是全谷物的良好来源。
3果蔬摄入要丰富多样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到,蔬菜类的升糖指数要低于水果类,每日蔬菜摄入量-g,绿叶菜不少于70g;两餐之间建议选择低GI的水果。
4选用鱼禽等优质蛋白
常吃鱼禽,蛋类和畜肉适量,限制加工肉类。畜肉类:羊、牛、驴、猪等的肌肉和内脏,这类肉脂肪含量较高,饱和脂肪酸较多。猪肉最高,羊肉次之,牛肉最低,要适量食用。
鸡蛋摄入要适量。研究表明,鸡蛋摄入(每两天1个鸡蛋,或每周不超过4个鸡蛋)对血清胆固醇水平影响微弱,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无关。
烘烤、烟熏、腌制、酱卤等加工肉制品的摄入量要控制。其中熏制食品的熏烟中含有多种化合物,如环芳烃类和甲醛等,多有致癌作用,在熏制过程中会污染食品,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
5每天摄入奶豆类,选健康零食
奶类及豆豆类食品富含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保证每日g液态奶或者相当量的奶制品的摄入;豆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重视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零食可选择酸奶或少量坚果,坚果每天别超过25g;
6清淡饮食、多饮水、限饮酒
烹饪应少盐少油,成人每日烹调油25-30g,食用盐用量不宜超过6g。
多饮用白开水,每天饮用量0-ml,饮料可选淡茶或咖啡。
限制饮酒,饮酒会减少正常饮食摄入,酒精吸收快,不能较长时间维持血糖水平。且饮酒后易出现低血糖,乙醇在体内代谢可减少来自糖原异生途径的糖量,还会抑制升糖激素释放;此外,饮酒还可使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增加,对用胰岛素、降糖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低血糖。
7定时定量、细嚼慢咽
建议进餐顺序:蔬菜→肉类→主食。
控制进餐速度,早晨15~20分钟,中晚餐30分钟,餐次安排视病情而定。
进餐忌狼吞虎咽,宜细嚼慢咽。研究表明:细嚼慢咽可抗癌、减肥、利于胃肠的消化和吸收。还能保护口腔粘膜,利于唾液分泌,防止牙龈炎及口腔溃疡、避免食道损伤和食道疾病发生等优点。
8注意自我管理
注意自我管理,包括科学饮食、规律运动、足部护理、遵医用药、监测血糖及高低血糖防治等。
此外,至少每年四次接受营养医师和营养师的个性化专业指导,早预防、早纠正。
您的健康我们心之所向戳原文,更有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