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糖尿病简称糖尿病,占绝大多数,病因尚未明确,有遗传倾向,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糖、蛋白质和脂肪、水及电解质的代谢紊乱,尤其脂肪代谢紊乱可引起酮症酸中*、失水、昏迷等。继发性糖尿病又称症状性糖尿病,大多数继发于拮抗胰岛素的内分泌病。临床较为少见,不在本文中讨论。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素体阴虚、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引起。临床上分上消、中消、下消。上消以烦渴引饮、中消以消谷善饥、下消以小溲如膏为主症。全身表现消瘦,即所谓三多一少(喝得多、吃得多、尿得多、身体消瘦)。其他可伴有皮肤瘙痒,女性阴部瘙痒、视物不清、四肢酸痛或麻木等症。我们参考中西医诊断特点进行分析,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推拿措施治疗糖尿病,在临床上取得一定进展,现报道如下。临床上我们将糖尿病以标本辨证法,进行观察及治疗。所谓标,是指血糖升高,把血糖高为主症,尤以血糖升高为关键症状,把血糖测定值为观察指标。推拿的目的在于降低血糖,而降低血糖的途径是使血糖在人体内自行消耗。使血糖自身消耗的方法有3种:①推拿全身肌肉(以肌肉丰厚的腰背部及下肢部为主);②摩腹、揉腹或振腹,促使腹腔充血,而导致血糖消耗;③练功,练功方法有静功、动功及西医体疗3种方法。总之,以上3种手段对降低血糖有比药物疗效明显的特点。所谓本,是指胰腺的功能。我们采用按揉背部胰命穴(胸八旁开1.5寸);轻摩胰脏在腹壁投影区(即左、右梁门和中脘穴区处),以图提高胰腺的功能(因缺乏生化指标的测定,目前尚属推理)。以上用标本辨证治疗方法,是我们通过8年多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其疗效优于传统辨证施治的推拿法。操作方法:①患者俯卧,医者用按揉法,按揉脊旁两侧腰肌3~5分钟;再推拿臀部及双下肢后侧肌群约10分钟。点按胰俞穴2~3分钟。②患者仰卧位,医者摩揉腹部10分钟,以透热为度。③轻抚摩胰脏在腹壁投影区2分钟。临床上运用本法应注意灵活变通,点按穴位可根据中医辨证而加减肺俞、肾俞、脾俞、胃俞等穴位。病例简介:①吴某,女,53岁,年11月体格检查时发现为糖尿病。当时空腹血糖为15.29mmol/L,餐后血糖为26.40mmol/L,尿糖3个半加号。最后诊断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经手法治疗两次尿糖呈2个加号,8次治疗后尿糖阴阳性,10次治疗后尿糖呈阴性,空腹血糖降到9.9mmoI/L。经两个月治疗后,空腹血糖为4.4mmol/L,餐后血糖6.27mmol/L。过度疲劳和饮食注意不够,血糖偶有一时性升高现象。②谢某,男,70岁。系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每日用胰岛素50单位,历时30年。血糖仍高达11mmol/L,并伴有末梢神经炎,双足部感觉丧失,小腿内侧皮肤黧黑。经推拿治疗两周后,令患者开始逐渐减少胰岛素用量。经3周半的治疗,患者自动将胰岛素用量减少了60%,而血糖降到6.22mmolL。足部感觉恢复,小腿皮肤红润。③高某,男,55岁。系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每日用胰岛素治疗已历时20年,血糖仍在1lmmol/L以上。经推拿两周后,让其逐渐减少胰岛素用量,但患者未执行。当推拿治疗3周半时,患者突然出现低血糖症状,测定血糖为2.81mmol/L。令减少胰岛素用量一半,3天后血糖为4.40mmol/L,不再出现低血糖症状。以上简介3个病例说明以下几点:①我们采用标、本兼治的推拿疗法治疗糖尿病,对胰岛素依赖型和非依赖型糖尿病,均有一定疗效。②通过②③两例患者对比,我们推断推拿疗法对胰腺功能有可复倾向。但尚缺乏生化指标的证实,有待今后通过实践进一步加以验证。③已经采用药物治疗的患者,当推拿治疗两周后,酌量逐渐减药,直至完全不用药物仍保持正常1个月后可停止治疗。患者血糖不甚高者或停药后不致造成血糖升高危象者,推拿治疗一开始,即停服一切药物。患者血糖值很高时,我们采取药物和推拿同时治疗的方法。推拿治疗糖尿病,属非药物疗法范畴,目前尚属探讨阶段,我们采用的方法虽有一定疗效,由于例数有限,不能作系统报道。再因个人水平有限,仅作一般探讨,有不当之处,望同道批评,指正。
作者:臧福科宏达
原文来源:《大成推拿术》
展望未来
宫廷理筋术上海传承中心
以传承为己任
招纳同道有缘人
继续对外开放教学
让中医推拿按摩同道受益
为百姓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