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以往对糖尿病仅分为胰岛素依赖型和非依赖型,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及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的分型诊断方案使以前很大程度上根据药物治疗的类型不同来分型,转到了具有临床控制和疾病研究意义的病因分型。这种分型沿用至今,并被世界各国采用。
糖尿病的分期与分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期包括正常血糖(机体葡萄糖正常调节阶段)和高血糖两个阶段,其中高血糖阶段分为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受损)及糖尿病期,前者包括IGT和非糖尿性空腹高血糖,后者则包括不需要胰岛素、需要胰岛素及依赖胰岛素三个糖尿病可能的发展过程。
糖尿病分型只是针对糖尿病期,分为4大类型:1型糖尿病(包括自身免疫和特发性)、2型糖尿病(包括以胰岛素抵抗为主和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其他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糖尿病病因学分型(WHO的分型体系)
不同类型糖尿病特点1型糖尿病特点1型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显著的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特征是胰岛β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和消失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显著下降或缺失。环境因素也起重要的作用,病*(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和柯萨奇病*B等)、化学品、牛奶等都被报道与本病有关,可能病*蛋白质的氨基酸与B细胞蛋白质氨基酸有同源性,激活了体内的自身免疫反应。
1型糖尿病具有以下特点:发病年龄通常小于30岁;三多一少症状明显;以酮症或酮症酸中*起病;体型非肥胖;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浓度明显降低;出现自身免疫标记: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人胰岛细胞抗原2抗体(IA-2A)、锌转运体8抗体(ZnT8A)等。
这类糖尿病患者必须用胰岛素治疗,过去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特点2型糖尿病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的功能减退。目前认为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和肥胖等多种疾病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约90%的2型糖尿病存在胰岛素抵抗。
临床上碰到的糖尿病患者中有95%以上都属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发生被认为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伴有肥胖,起病隐匿,“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通过常规健康查体发现血糖升高,也有不少患者是由视力下降、皮肤瘙痒、伤口难愈合、泌尿生殖系统反复感染等糖尿病并发症意外发现糖尿病的,而此时糖尿病病程往往已有相当长的时间。
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不需用胰岛素治疗,仅用饮食调节加用口服降糖药物即可控制血糖,过去又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患病特点比较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比较
特殊类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的糖尿病主要是继发于其他的疾病,病因众多,但患者较少。目前已发现20余种线粒体的基因突变与发病有关,如线粒体TrnaA→G突变,ND1基因G→A突变等。
(1)线粒体DNA突变糖尿病: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是最为多见的单基因突变糖尿病,占中国成人糖尿病中的0.6%。对具有下列一种尤其是多种情况者应考虑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①在家系内糖尿病的传递符合母系遗传。②起病早伴病程中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明显进行性减低或尚伴体重指数低且胰岛自身抗体检测阴性的糖尿病者。③伴神经性耳聋的糖尿病者。④伴中枢神经系统、骨骼肌表现、心肌病、视网膜色素变性、眼外肌麻痹或乳酸性酸中*的糖尿病患者或家族中有上述表现者。
(2)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MODY):MODY是一种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在家系内传递的早发但临床表现类似2型糖尿病的疾病。MODY是临床诊断。目前通用的MODY诊断标准是三点:①家系内至少三代直系亲属内均有糖尿病患者,且其传递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②家系内至少有一个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年龄在25岁或以前。③糖尿病确诊后至少在两年内不需使用胰岛素以控制血糖。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不包括妊娠期已经存在的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不仅会影响母亲的健康,还会影响孩子的健康,这使得其重要性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推荐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对所有尚未被确诊为糖尿病的孕妇,在妊娠24~28周以及28周后才来就诊者,进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及服葡萄糖后1、2时的血糖值分别为5.1mmol/L、10.0mmol/L、8.5mmol/L(92mg/dl、mg/dl、mg/dl)。任何一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诊断为GDM。
参考文献
[1]LascarN,BrownJ,PattisonH,BarnettAH,BaileyCJ,BellaryS.Type2diabetesinadolescentsandyoungadults.LancetDiabetesEndocrinolJan;6(1):69-80.
[2]齐丽艳.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求医问药(下半月).(01).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J].中华糖尿病杂志,,10(1):4-67.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