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型糖尿病(LADA)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这个糖尿病类型有点怪
TUhjnbcbe - 2021/5/19 10:05:00

病例

SPRING

小陈今年三十多岁,最近一段时间经常出现乏力虚汗、口干口渴、手脚发麻的症状,自己觉得很虚,于是来我们中医科门诊就诊。查体发现其人身体肥胖,舌红舌苔少,都是气虚阴虚的表现。患者自述半年前曾体检,结果都正常。保险起见还是复查了一下血生化,也就是肝肾功、血糖血脂这些指标。结果发现血糖12mmol/L,(正常6以下),血甘油三酯也超标好几倍,尿酮体(+),糖尿病诊断明确,当时定的是2型糖尿病,并且有酮症了,于是收治入中医科病房,住院治疗。

住院给与常规药物,加中药口服,降糖,补气养阴,中西医结合。进一步检查发现糖化血红蛋白8,正常6以下,说明近几个月血糖平均水平很高。空腹胰岛素和餐后两小时胰岛素水平还算可以,说明胰岛功能还行。同时查了一下糖尿病自身抗体,这项检验指标很关键,目的就是用于糖尿病分型。

分析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常见的分型就是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就是说患者免疫功能失调,免疫细胞攻击、破坏胰岛细胞,胰岛功能完全丧失,自身不能分泌胰岛素,所以必须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自身抗体呈阳性。

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当然现在青年也常见了,有报道青少年儿童也有发病。患者往往体型肥胖,存在胰岛素抵抗,意思就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以至于胰岛素效应差,血糖升高。慢慢发展下去,胰岛功能也会逐渐衰退,以至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这个过程比较缓慢。患者糖尿病自身抗体都是阴性。2型糖尿病一开始可以不依赖胰岛素注射,通过口服药物即可控制好血糖,但是最终还是发展到需要注射胰岛素。

1型和2型之间还有一种中间型,以往叫做1.5型糖尿病,现在称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这种类型的糖尿病,多见于30岁左右青年,患者同时具有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特点,具体地说就是存在糖尿病自身抗体,也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但是胰岛功能还有一定的保存。有不依赖胰岛素注射只口服药物即可控制好血糖的阶段,这是2型糖尿病的特征。

因为存在糖尿病自身抗体,患者胰岛功能丧失快于2型糖尿病,但是又慢于1型糖尿病,也就是说介于两者之间。这个患者就是这样,半年前血糖还正常,而就诊时血糖已经这么高了,可见进展之快,所以就高度怀疑是LADA了。

不出所料,该患者糖尿病自身抗体阳性,LADA无疑。

糖尿病自身抗体这这项检查,医院基本都推广开了,用于糖尿病分型更容易了,在此之前,国内LADA患者由于诊断不明确,都是按照2型糖尿病治疗的。

分型不同,治疗肯定是不同的,1型必须注射胰岛素以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或联合胰岛素治疗;LADA患者一般建议尽早注射胰岛素,尽可能保留残存的胰岛功能,同时避免服用促进胰岛素分泌的降糖药,以免加快胰岛功能的丧失。

只有明确的诊断,才能有合理的治疗,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小陈血糖控制到了理想状态,各项症状、指标明显恢复,康复出院。

医院中医科是我院成立最早的科室之一,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以中医为主导的中西医结合特色科室。目前科室有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2人。中医科设有专家门诊2个,普通门诊1个,门诊治疗室1间,年门诊量人次。中医科病区开放床位7张,年收治患者近人次。

科室人员全部具有中医药专业技术职称,技术力量雄厚,对内、外、妇、儿科疾病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丰富,特别是在心脑血管病、脾胃肝胆病、代谢性疾病、失眠情志病、乳腺疾病、妇科月经病、产后病、更年期综合症、不孕不育症,小儿脾胃失调疾病、肿瘤病人放化疗的协同治疗以及其它中医疑难杂症等都有较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独特的治疗优势,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同时,中医科已成功开展拔罐、艾灸、针刺、耳穴压豆、小儿推拿捏脊等多种治疗项目,临床应用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高。

联系方式:

门诊:—,门诊五楼北区;

病房:—,住院二部七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个糖尿病类型有点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