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5/18 18:35:00
没有并发症筛查意识,不会定期看医生,认为坚持测量血糖、清淡饮食、按时用药就不会出现大问题,医院等……这是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常见问题。即便跟子女生活在一起,即便子医院体检,他们仍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更不想让子女花钱。人到老年,就怕自己活成累赘、成为子女负担,再苦再累,身体再不舒服,父母往往会选择默不作声地扛一扛。这个时候,做子女的,想要成功地优雅地引导父母做并发症筛查,就是考验个人双商是否在线的大好时机了——语气不对付,伤感情;目标没达成,耽误治疗。首先,我们要明白父母抗拒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的原因是什么。怕花钱。这个好理解。许多上了年纪的人,在身体出现疼痛时,第一反应是扛一扛,扛不住了再去药店买药压一压。殊不知,在这扛一扛、压一压的间隙里,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过最佳诊疗时机。尤其是糖尿病。要知道,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最佳途径就是做筛查。怕麻烦。医院里队伍有多长,去过的人都忘不了。近些年来,医院里许多系统都与时俱进,跟线上挂钩,老年人难免会不知道如何操作,再加上体力变差、视力变弱,如果没有年轻人的陪伴,医院是极耗费心神的。怕得病。跟年轻人不敢看体检报告是出自同一自我欺瞒的心理。*的春晚小品里就调侃,“咱们这个年纪,小病不用治,大病治不了,一去体检,反而耽误事”,反应的正是绝大多数老年患者的心理。万一真检查出什么问题,只怕内心承受不住,更坏事。如何引导父母去做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勿将“不耐烦”三个大字写在脸上,而是持续向他们传达“做筛查,等于省钱”的理念。年轻人爱薅羊毛,老年人则普遍都喜欢精打细算,子女可以帮他们算一笔账,标出并发症筛查所需费用和并发症治疗的花销,用具体数据对比做背书,告诉他们「因为你及时筛查,省下了几十万糖尿病足的治疗费用,以及无法计算的误工费」,让父母从心底接受花钱的事实,减少愧疚,认可筛查的必要性。提前预约、挂号,亲自医院。如果路途较远,建议来回都打车,减少通勤之累。用实际行动避免他们可能会遇到的麻烦,有时候,比起言语和金钱的支持,行动会来得更加可靠踏实。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医生的话比子女的更管用。不妨瞅准时机和医生提前通通气,请医生结合自己阐述的情况客观中立地给父母建议,包括但不限于并发症的危害、筛查对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意义、出现并发症后该如何应对等,并在就医、治疗结束后,时不时肯定父母的积极配合,对他们较高的依从性表示感激,「多亏你认真就医,让我少操不少心、省了不少力」。说白了,这个过程里,优不优雅不知道,没有耐心是万万不行的,我们必须让父母明白并接受一个理念:父母做筛查是在帮子女的忙。因为曾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他们,已在如水时光中被岁月打上印记,不可避免地在衰老,别让他们对我们只增不减的爱,变成唯唯诺诺的不打扰、小心翼翼的忍着不说。作家郭敬明曾经在《夏至未至》中写道:“年少时,我们总以为父母无坚不摧,直到撞破他们的无助,才明白那是因为爱,他们才愿意扮演英雄。”现在,轮到我们扮演英雄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