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型糖尿病(LADA)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4岁孩子被活活喂成糖尿病,毁了一生罪魁
TUhjnbcbe - 2021/4/22 9:05:00

提起糖尿病,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谁”?

老大爷嘛。

糖尿病确实一直都是老年人的「专属」,但近年来,它竟开始偷偷找上几岁的“孩子”。

深圳一7岁女童因患糖尿病,被紧急送进ICU抢救。

图源:微博截图

好巧不巧,几个小时后,另一名症状相似的4岁糖尿病患儿,医院抢救。

而这不仅仅只是个例事件。

图源:网络

而这样的孩子,在我国还有很多很多,并且越来越低龄化。

过去20年

“小糖人”多了4倍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是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目前多万名糖尿病患者中,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占了5%,并且每年以近10%的幅度上升。

?年~年覆盖全年龄段的中国1型糖尿病研究显示:0~14岁儿童发病率为1.93/10万。

过去20年间,1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增加近4倍。

图源:十月呵护设计组

为什么增速会如此快?好好的孩子,怎么就得糖尿病了呢?

好好的孩子

怎么就得糖尿病了?

儿童糖尿病,分为2种类型。

■1型糖尿病

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中,1型糖尿病所占比例为80%~90%。

1型糖尿病,发病特别急,如果不能及时治疗,患者可能会因高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而导致死亡。

图源:十月呵护设计组

开头新闻中的两个宝宝,被紧急送进ICU就是因为糖尿病酮症酸中*。

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可能有:遗传因素、病*因素、环境因素、肥胖......

目前,还没有办法能预防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因为分泌胰岛素的细胞被破坏了——这是因为机体免疫系统误把它当成了外来入侵的抗原,并对其发动了一场免疫清除的战役。

图源:十月呵护设计组

所以当症状第一次出现时,意味着这种自身免疫机制已经存在很多年了。

但因为诱因并不能完全确定,所以根本没办法进行针对性的预防。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一般都有家族遗传倾向,家族中有人是糖尿病患者,那么孩子得糖尿病的几率会更大。

不过,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还是:肥胖。

图源:十月呵护设计组

据调查显示,患有糖尿病的风险会随着肥胖的严重程度而增加,在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孩子当中,每个孩子就有85个是肥胖宝宝。

以往,2型糖尿病主要集中在成人。

但现在,随着儿童肥胖率的上升,这类患者的比重也在迅速增长。

所以,不要让宝宝变成“肥胖”宝宝,是我们预防2型糖尿病的重点。

不想让孩子变成小糖人

平时得养成这3种习惯

2型糖尿病的出现,与饮食和运动有着直接的联系。

说白了,其实就是吃与运动。

■如何「健康的吃」?

①最好跟这几类食物说拜拜~

快餐、膨化食品、煎炸类食品、含糖饮料......

图源:十月呵护设计组

这些食品都是孩子们喜欢吃的,尤其是学龄期的孩子,凑一堆,偷吃辣条能快乐一下午。

但就是因为饮食不均衡,脂肪摄入过多,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贮存在体内,长期就会导致肥胖。

②多吃这几类食物

鉴于孩子还都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所以推荐:低脂肪、低糖类和高蛋白、高微量营养素、适量膳食纤维素食物。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推荐果汁或蔬菜汁),适当多吃玉米、小米、燕麦片和全麦粉等粗粮等等。

图源:十月呵护设计组

③不要忽视某些饮品的隐形糖

可乐、雪碧、汽水等碳酸类饮料,也是孩子们的最爱。

图源:十月呵护设计组

但它们恰恰又是糖的重灾区。

碳酸饮料含糖量约10%左右,一听毫升的碳酸饮料含糖量大约为40克。

假设每日摄入两罐碳酸饮料,就有千卡能量。

连续三个月就多摄入千卡能量,相当于增加脂肪4.1公斤。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生活饮食习惯的培养。

比如:

饭后不要立刻坐下来看电视,可以鼓励孩子帮忙做做家务,起来走一走都不错。

图源:十月呵护设计组

家里吃饭,最好选择固定的地点和时间。

不要忽略进餐,尤其是早餐。

吃饭时不要看电视。

■让孩子动起来

比如:晨跑、散步、做操等等,每天至少能坚持30分钟。

图源:十月呵护设计组

运动可以促使脂肪分解,减少胰岛素分泌,使脂肪合成减少,蛋白质合成增加,促进肌肉发育。

随着孩子年龄增大,学业任务增多,这方面可能就会逐渐拉下来。

但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每天1小时左右的户外运动,我们还是给孩子吧~

■定期做体检

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儿童糖尿病的主要手段。

图源:十月呵护设计组

尤其是肥胖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宝宝。

建议定期进行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血糖的检查。

出现这几种症状

可能就是“小糖人”

1.口渴加剧。

2.小便次数增多,尤其夜尿增多、甚至出现尿床现象。

3.食欲增加而且进食量增多的情况下体重减轻。

4.病程早期的孩子,可能会食欲增加。病情加重后,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和腹痛。

5.脱水。

6.严重的尿布疹,且治疗无效果。

7.疲劳,孩子的细胞中缺乏糖分可能会使他或她筋疲力尽。

8.脖子周围或腋窝中皮肤的某些区域开始变黑。

9.部分孩子呼出的气体,有甜味或者水果味。

我们俗话说,一口气吃不了个大胖子。

疾病也是。

很多很细微的行为,短期内确实没有什么害处。

吃个炸鸡、喝个可乐、给宝宝买一次奶油蛋糕...

但养成了习惯后,孩子喜欢上了这样的口味,会变本加厉想吃,那肥胖迟早会找上孩子。

患有慢性病,意味着什么?

孩子与疾病相伴一生,像1型糖尿病,需要终生打胰岛素治疗。

不仅如此,生活中饮食、运动等,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这些问题,我们的家庭医生团队都能帮你一一解决。

欢迎扫码了解更多关于家庭医生服务的详情,菌菌等着你哦~

撰文:十月菌

监制:thebs

插画:十月呵护漫画组

题图来源:网络,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4岁孩子被活活喂成糖尿病,毁了一生罪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