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YINYI
视物模糊竟是糖尿病在作怪
糖尿病患者更应该注意眼底
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因为血糖控制不好而导致的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的患者正在逐年增多。
今年73岁的李女士患糖尿病已经有十多年了,从确诊糖尿病到现在,平时她都按时吃药和控制饮食。去年年底,李女士在社区内体检时,医生告诉她血糖过高,医院进一步诊疗。由于没有任何不适和影响,李女士并没有把医生的话放在心上,认为在饮食上注意些就可以。
半个月前,李女士像往常一样在家中干农活,突然发现自己有些看不清楚东西了,起初以为是太累。但是最近感觉眼前越来越模糊,意识到情况不对赶紧医院(医院)眼科中心,经过全面检查后医生告知李女士是糖尿病引起的眼部真菌感染,建议老人立即入院接受治疗。老人入院后通过降糖等治疗,病情趋于好转。
“许多糖尿病患者由于没有长期规律地监测血糖,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引起眼表、眼底的感染和病变。”医院眼科中心任未娜提醒,对于糖尿病患者,我们建议定期来眼科门诊进行复查。一旦身体出现不适,医院就医,早发现早治疗,才不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科普内容
01
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
1、有家人患糖尿病的人
糖尿病确实有遗传倾向。而且,除了遗传之外,同样重要的是家人、夫妻之间,很可能互相影响,传递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糖尿病在家庭中频繁发生。
2、肥胖的人
过胖、特别是腰腹肥胖,是产生胰岛素抵抗,导致糖尿病的一大危险因素。这里所说的肥胖,特指体重指数BMI大于24。超过80%的2型糖尿病都与肥胖有关,轻、中、重度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者的2倍、5倍和10倍。
3、不爱运动的人
已经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在平常不运动的人群中更加普遍。而且,因为现在的人变得越来越不爱运动,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4、饮食不健康的人
爱吃高能量、高糖、高脂、低膳食纤维的食物,以及偏爱各种加工食品,都可能引起血糖波动、肥胖等问题,继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5、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
妊娠前一切正常,怀孕后才出现的糖尿病,称为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糖尿病的孕妇中90%以上是这样的情况。
大部分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产后都可以恢复正常,但是未来得糖尿病的几率就会比普通人高出数倍。
6、有高血压、多囊卵巢等其它疾病的人
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互为风险因素,患上其中一个疾病,另一个的患病风险都会增大。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女性内分泌疾病,常表现为多毛、月经不规律、肥胖、雄性激素水平高等。有这个病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也更高。
02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就目前的医疗水平来说,还没有成熟的方法可以治愈糖尿病,控制好病情,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是关键。
预防糖尿病并医院体检,是糖尿病患者必须长期坚持的,医院到底要检查哪些项目呢?主要有以下10种。
1、尿常规:
包括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尿白细胞等多项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间接反映血糖水平,明确是否存在酮症酸中*等情况。另外,能较早地发现糖尿病肾病。
2、肝肾功能:
了解患者的肝功能和肾功能是否正常,因为肝肾功能不全时,有些口服降糖药是不能服用的。
3、血压:
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每天测量一次血压,有条件的最好每天进行多次测量;血压正常的糖尿病患者最好每周测量一次血压。
4、血脂:
糖尿病患者血脂一般都高,通过血脂检查,发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而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调脂药物。
5、血黏度:
血黏度增高的糖尿病患者每天晚睡前最好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有助于调血脂和预防血管栓塞。
6、眼科检查:
能及早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病,决不能到了眼睛看不清楚时才去查眼底。
7、神经科检查:
糖友做神经科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8、心电图、心脏彩超:
检查有没有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
9、下肢血管超声及造影:
糖友做下肢血管超声及造影检查,可以及时发现下肢动脉是否硬化或狭窄。
10、体重指数:
体重指数能了解糖友是否肥胖或肥胖的程度,不但可作为糖友每日总热量摄入多少的参考,而且能指导糖友选用降糖药。
科普内容来源:基层医师公社、糖尿病家庭调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立刻删除,谢谢!
无线网络已覆盖鄞医
门诊就诊区域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