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DN)
近30年来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DN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率高达20%-40%,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DN是糖尿病肾脏的微血管并发症,发生机制甚为复杂,包括遗传因素,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糖代谢异常,以及众多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炎性介质等协同作用,最终致使肾小球硬化。DN的主要病理改变
(1)肾小球损伤:肾小球肥大,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区增宽,系膜基质增多,K-W结节,足细胞数目减少,出球、入球小动脉透明变形及动脉硬化。(2)肾小管间质病变:肾小管上皮细胞肥大、颗粒样和空泡样变性、肾小管基底膜增厚、间质水肿、炎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肾脏组织的修复是临床较为棘手的医学难题,临床短板在于难以修复肾脏组织,现有的治疗策略主要为控制血糖及减少肾脏工作压力,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年来研究表明干细胞对肾小球损伤和肾小管间质病变部位具有积极修复的作用,在治疗DN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一定成果。干细胞对DN的积极修复作用
1.向肾组织细胞分化干细胞有高度的自我复制能力,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特定微环境下能多向分化。Kale等人认为,肾组织损伤后有促进移植的干细胞向肾脏内转移并定位于肾脏的作用,具有向肾组织分化的特性,参与多种细胞再生及组织损伤的修复。2.调节炎细胞浸润
干细胞有效缓解氧化应激,抑制DN小鼠肾组织中的促炎细胞因子和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减少肾脏p53、c—Jun氨基末端激酶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等关键信号通路的激活,阻断MAPK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糖尿病肾脏中炎症反应,减少系膜区扩张和细胞外基质沉积,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干细胞对DN的临床研究
动物研究:WangS等人对DN小鼠经肾动脉移植干细胞,显示干细胞移植后能改善肾小球足突细胞损伤及尿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肾脏高表达BMP-7高活性因子;LvSS等人对链脲佐菌素所致的DN小鼠实施干细胞移植,结果表明干细胞可抑制巨噬细胞浸润,改善肾小球损伤,同时IL-1β、IL-6及TNF-α表达下调,调节肾组织内环境。临床试验:科研人员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剂量递增的研究,评估干细胞的单次静脉输注效果和安全性,评估指标为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基线变化,研究持续时间为60周。
将30例成年DN患者以1:2比例分为安慰组、干细胞组,输注后12周测量GFR。与安慰剂相比,单次静脉注射干细胞在第12周时显示出稳定或改善eGFR和mGFR的趋势,且安全性良好,试验过程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