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型糖尿病(LADA)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I型糖尿病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
TUhjnbcbe - 2021/4/4 19:48:00

(年第69期,总第期)

新诊断1型糖尿病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临床分析

袁雪雯(南京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39(3):-I型糖尿病(T1DM)是由于胰岛β细胞损失和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而造成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儿童。维生素D是儿童时期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研究表明维生素D除了参与钙磷调节,还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等有关。对象

选取年1月-年12月南京医院新诊断的T1DM患儿及健康体检患儿。T1DM组97例,男45例,女52例,年龄(6.69±3.57)岁,均符合T1DM的诊断标准。其中49例发病时伴糖尿病酮症酸中*(DKA),48例不伴DKA;健康对照组97例,男55例,女42例,年龄(7.28±3.22)岁,为同期健康体检儿童,无糖尿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两组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方法

清晨抽取所有受试者空腹静脉血5mL备用。选用非放射性酶免疫测定试剂盒对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进行测定。根据血清25-(OH)D水平,将T1DM患儿分为:<25nmol/L为严重缺乏组,≥25nmol/L且<50nmol/L为缺乏组,≥50nmol/L且<75nmol/L为不足组,≥75nmol/L为充足组。

结果1、T1DM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的比较

健康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61.68±21.56)nmol/L;T1DM组血清25-(OH)D水平(50.60±23.16)nmol/L,T1DM组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不同25-(OH)D水平T1DM组患儿一般资料的比较

根据25-(OH)D水平将T1DM组患儿分为4个亚组,4组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维生素D缺乏组空腹C肽水平低于维生素D充足组(P<0.05),严重缺乏组空腹C肽明显低于维生素D充足组(P<0.01,表1)。

3、不同年龄血清25-(OH)D水平和缺乏程度的比较

<6岁组25-(OH)D水平较≥6岁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6岁组血清维生素D严重缺乏者和缺乏者共占64.00%,相对<6岁组38.30%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4、不同季节血清25-(OH)D水平和缺乏程度的比较

秋冬组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春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秋冬组严重缺乏者达25.00%,缺乏者达38.64%,明显多于春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5、有无合并DKA血清25-(OH)D水平和缺乏程度的比较

将年龄作为协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合并DKA组血清25-(OH)D水平较无DKA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无DKA组血清25-(OH)D水平严重缺乏者占14.29%,有DKA组严重缺乏者占29.17%,是无DKA组的2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

6、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组血清25-(OH)D水平和缺乏程度的比较

将年龄作为协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HbA1c值≥14%组血清25-(OH)D水平较HbA1c值<14%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14%组严重缺乏者和缺乏者的比例达64.52%,HbA1c值<14%组严重缺乏和缺乏的比例为45.46%,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6)。

7、T1DM患儿血清25-(OH)D水平的相关性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1DM患儿血清25-(OH)D与血清空腹C肽(r=0.,P=0.)呈正相关。经校正相关因素的影响,T1DM患儿血清25-(OH)D与血清空腹C肽的相关性仍有统计学意义(P<0.)。

讨论

T1DM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我国7~17岁青少年糖尿病的发病率为1.9%,同时约有14.9%受访者处于糖尿病前期阶段,青少年糖尿病发生率远高于美国和其他一些亚洲国家。T1DM除了对患儿身体造成巨大创伤,患儿心理和精神也饱受摧残,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和自卑心理,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

T1DM患儿胰岛素绝对缺乏使得患者需要终生依赖外源性胰岛素,除此之外,长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寿命。T1DM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维生素D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包括抑制炎症因子生成、调节细胞黏附、调节免疫反应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免疫调节作用。

本研究从首次诊断的T1DM患儿入手,通过分析健康体检患儿与新诊断T1DM儿童血清25-(OH)D水平差异情况,探讨并揭示了维生素D水平与胰岛功能的关系,为T1DM的防治提供新思路。研究显示,首次发病的T1DM患儿维生素D水平明显比正常儿童低,说明T1DM患儿比正常儿童更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

研究显示,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可明显改善血糖。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维生素D摄入不足和日光照射不足均可引起体内维生素D水平低下。本研究显示随着年龄增长,维生素D缺乏程度有加重趋势,学龄儿童维生素D缺乏比学龄期前儿童更加明显,可能与学龄儿童课业负担过重、户外活动时间减少有关。另外又对不同季节进行观察,秋冬季维生素D缺乏比春夏季明显,因此对于学龄期患儿,尤其是秋冬季节,应该更加强调维生素D的补充。本研究还发现,T1DM患儿血糖越高,维生素D越缺乏,空腹C肽水平越差,相关性结果提示血清25-(OH)D浓度与T1DM患儿血清空腹c肽水平呈正相关。因此推测血清25-(OH)D低水平与T1DM发生有关。目前维生素D对糖尿病、胰岛功能影响的主要作用机制与抑制炎症反应、免疫调节、促进胰岛素分泌等有关。

(来源:本文由南京大成医药整理编辑)

相关阅读(点击下列蓝字即可):

维生素D2注射液对高龄女性血清25-(OH)D的影响

维生素D2注射液可迅速提高和维持血清25-(OH)D水平

宁志伟教授维生素D科普视频合集

维生素D肌内注射与口服哪个好?

Holick教授:维生素D2同维生素D3一样有效

维生素D注射液与活性维生素D治疗骨质疏松的对比

其他经典阅读(点击下列蓝字即可):

谢忠建教授:钙剂和维生素D在骨质疏松防治中的经典作用

维生素D注射液治疗高血压并尿蛋白患者的临床观察

维生素D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肌注维生素D可改善血糖控制

维生素D在风湿免疫疾病中的应用

维生素D2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腰椎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国家计划研究发现:75%孕妇缺乏维生素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I型糖尿病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