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联合国糖尿病日
都说糖尿病要“管住嘴,迈开腿”
到底怎么管?怎么迈?
一直是困扰“糖友们”的问题。
今天给大家带来了
《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
讲讲糖尿病患者如何自我管理
带着“甜蜜”去生活!
吃动平衡、合理用药、控制血糖维持健康体重
1
●
培养良好生活方式
科学饮食,规律运动,培养良好生活方式。
步行、慢跑、游泳、自行车、太极拳、球类活动、爬楼梯以及弹力带、哑铃等都是糖友们不错的运动方式。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容易坚持下来的就是最好的。
运动时要注意避免低血糖和运动损伤,每次运动前注意热身、避免剧烈运动,以半小时为宜,每周5次。动则有益,贵在坚持,循序渐进,适度量力。
2
●
保持健康体重,预防肥胖和消瘦
?第一步
计算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
?第二步
计算全天所需能量(千卡)=理想体重(公斤)×单位体重所需能量
3
●
监测血糖
监测血糖,合理用药,预防低血糖发生。
定量主食,粗细搭配
大米饭、各类面食、大豆、玉米等五谷杂粮和各种薯类包括白薯、芋头、山药等都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
单吃精米精面、且过量食用会导致血糖过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主食就是洪水猛兽,只要摄入量合理、种类搭配合适,就不会对机体造成影响。
就主食搭配而言,临床上推荐的是杂粮饭,面食的话可以吃杂粮馒头。杂粮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起到稳压、降脂、控糖以及缓解便秘的作用。
糙米、小米、玉米、燕麦、黑米、高粱、荞麦、藜麦等,如果加工得当均是全谷物的良好来源;杂豆类品种有红豆、芸豆、绿豆、豌豆、鹰嘴豆、蚕豆等。全谷物和杂豆类都属于粗杂粮。
需要注意的是,主食只能占一顿饭一半左右的能量;如食用淀粉含量高的根茎类蔬菜,如土豆、芋头、山药、莲藕、南瓜等,需相应减少主食量。
多吃蔬菜、水果适量,种类、颜色要多样
餐餐有新鲜蔬菜,烹调方法要得当。
每日蔬菜摄入量克左右,深色蔬菜占1/2以上,其中绿叶菜不少于克。
血糖控制较好时可适量吃水果,放在两餐之间当加餐吃,以低血糖指数(GI)水果为宜。
每次食用水果量克左右,每天2次(总量约一个中等大小苹果)。
常吃鱼、禽,蛋类和畜肉类适量,限制加工肉类摄入
畜肉类包括猪、羊、牛、驴等的肌肉和内脏,脂肪含量较高,饱和脂肪酸较多,应适量食用。
鱼、禽类脂肪含量相对低一些,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可以经常吃,注意不吃鸡皮、鸭皮,减少肥肉摄入。
奶类豆类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选择
?每日毫升液态奶或相当量奶制品(如6勺奶粉)
?重视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
?零食加餐可适量选择坚果,每天不超过10克
清淡饮食,足量饮水,限制饮酒
?烹调注意少油少盐,每人每餐不超过1勺油(10克),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食盐(相当于一啤酒瓶盖)
?足量饮用白开水,每日1~毫升,也可适量饮用淡茶或咖啡;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
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注意进餐顺序
定时定量进餐,餐次安排视病情而定;控制进餐速度,早餐15-20分钟,中餐、晚餐20-30分钟,细嚼慢咽,每口饭菜咀嚼15次以上;调整进餐顺序,养成先吃蔬菜和肉,最后吃主食的习惯。
注重自我管理,定期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糖,预防低血糖发生;定期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
糖尿病饮食的个体化差异很大,如果不知道自己具体该吃多少,医院营养门诊,接受营养医师的综合评估和个性化营养指导。
作者
刘晓*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
临床营养分会常务委员
糖尿病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
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
文章转载自中国好营养(zghyy)
文章内医院临床营养科
文章仅供参考和学习分享
一切视患者自身情况和以专业医生诊断治疗为准
世
界
糖
尿
病
日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1.3亿
每八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
患者A
糖吃多是不是就得糖尿病?
患者B
怎么样才算是得了糖尿病?
患者C
糖尿病喜欢找上哪些人?
针对这些问题
今天
医院(医院)
内分泌科主任李君为您解答
专家咨询
吃糖多就得糖尿病?
不是这么回事!
胰岛素是人体的降糖激素,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是型糖尿病发病的两大病理生理机制。
此时,患者体内胰岛素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患者血浆葡萄糖水平持续升高,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源于患者自身胰岛功能受到破坏和胰岛素抵抗,生活方式、家庭遗传等因素也有密切关系。胰岛功能受到破坏的患者,不吃糖,血糖也有可能升高。健康人的胰岛素分泌正常、作用正常,吃了糖也会被分解,血糖并不会升高,更不会因吃糖而得糖尿病。即便是糖尿病患者也不是绝对禁糖。所以,限制高热量饮食以及增加运动,保持能量平衡,才是预防糖尿病的根本措施。怎么样才算得了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并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的人,可以诊断为糖尿病:01
一天中任一时间血糖≥11.1mmol/L;
0
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
03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小时血糖水≥11.1mmol/L
糖尿病喜欢找上哪些人?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1
st
年龄≥40岁
st
超重与肥胖
3st
高血压
4st
血脂异常
5
st
静坐生活方式
6st
糖尿病家族史
7
st
妊娠糖尿病史
8
st
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
6.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或7.8mmol/L≤糖负荷小时血糖11.1mmol/L,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属于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危害巨大。
如何预防糖尿病?
文章整合网络稿件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