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C糖尿病健康教育系列讲座(第八期)
——世界糖尿病日系列活动
+
.12.16
12月16日下午15:00到16:00,省二MMC在福建中医药医院门诊五楼候诊大厅举办了第八期以“以始为终,合理控糖”为主题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张艳护师强调糖尿病治疗因人而异,量体裁衣,糖友们的血糖控制目标、策略、药物、监测、随访应遵循个体化原则。讲座完毕,给与现场的糖友一对一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进行个体化的饮食、运动指导。
讲座现场
讲者风采,现场答疑
2型糖尿病的血糖管理
一、2型糖尿病:代谢性疾病聚集体
1.2型糖尿病患者以慢性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常同时合并多种代谢异常,如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凝状态、肥胖症等。
2.2型糖尿病的危害在于其无处不在的并发症。这也是糖尿病成为中国居民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2型糖尿病的治疗
根本目标——预防并发症
1.血糖控制目标:遵循个体化原则
制定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调控目标的首要原则是个体化,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预期寿命、并发症或合并症病情严重程度等进行综合考虑。
①对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的HbA1c控制目标为7%。
②对于那些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制定更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如6.5%,或尽可能接近正常水平),但其前提是无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应。
③对于某些有严重低血糖史、糖尿病病程较长、预期寿命较短、已经合并有显著的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或存在有严重合并症、和尽管进行了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适当的血糖监测、接受有效剂量的多种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治疗仍很难达到常规治疗目标的患者,相对宽松的HbA1c目标(如8.0%)可能更适合。
④特殊人群,特殊对待:孕妇血糖控制目标(空腹、餐前或睡前血糖3.3-5.3mmol/L;餐后1h≤7.8mmol/L;餐后2h血糖≤6.7mmol/L;HbA1c尽可能控制在6.0%以下)。
2.血糖管理:客观判断,及时调整;点线面结合,动态评审,精细调节。
①在治疗调整中,可将HbA1c≥7%作为2型糖尿病启动临床治疗或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判断标准。
②血糖控制应根据自我血糖监测的结果以及HbA1c水平综合判断。
3.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
糖尿病综合治疗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合理运动、降糖药物、血糖监测等综合性治疗措施。
①糖尿病教育,核心治疗
增加相关知识,减少无知的代价。
正确对待糖尿病,既来之,则安之。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战胜糖尿病,而非毁于糖尿病。
努力把糖尿病带进坟墓,而非被糖尿病带进坟墓
②糖尿病监测,引领治疗
血糖:根据病情及治疗情况,SM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动态血糖监测
尿常规:注意尿酮体、尿蛋白及血球
血压:首诊必查,1次/3月,此次高下次再测
血脂:首诊必查,1次/每年,此次高下次再测
肝肾功、心电图、眼底:根据病情来决定次数
③饮食治疗,基础治疗
合理控制总热量,平衡膳食,选择多样化营养合理的食物
放宽对主食类食物限制,减少单糖及双糖食物。碳水化合物:50-60%;限制脂肪摄入量,脂肪:25-30%;适量选择优质蛋白质,蛋白质:15-20%。无机盐、维生素、膳食纤维要合理充足
餐次安排要合理
④运动治疗,基础治疗
持之以恒:每周5次以上,每次半小时以上。
量力而行:避免强烈、竞争性运动。
适宜心率=-年龄
带氧运动:强度适中、时间较长、有节奏的全身运动。
⑤药物治疗,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方式。
三、糖尿病管理:全面控制、综合治疗
糖尿病治疗,绝对不仅仅是降糖,应有大局观,必须包含血糖、血压、血脂、高凝状态、肥胖等。糖尿病的血糖管理不仅是科学,更是艺术,降糖的艺术,关键在于平衡,因时而谋,应时而动,顺势而为,饮食和运动是糖尿病有效控制的基础,是治疗的前提。无论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膳食和适当运动在糖尿病自然病程中的任何阶段都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和措施。当然,自身监测与药物治疗也必不可少。
所以,糖尿病患者应从四个基本要素做起,“多懂一点、少吃一点、多动一点、放松一点”,勇敢地与糖尿病同行,充分享受生活的无尽快乐!
省二MMC讲座安排:每周三下午15:00均有糖尿病健康教育系列讲座
下期预告:第九期讲座
主题:糖友如何进行饮食干预;
时间:年12月23日15:00
地点:门诊5楼候诊大厅
风湿内分泌科供稿
作者:张艳、陈雅仪
通讯员:吴方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