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型糖尿病(LADA)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着ldquo眼rdquo糖尿病,
TUhjnbcbe - 2021/3/5 17:37:00
程少为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8231855.html

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针对其自然病程采取干预措施,可显著延缓病情发展,大幅度降低失明风险!

来源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糖尿病正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慢性流行性疾病。据国际糖尿病联盟预计,截止年,世界范围内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数量将达到5.92亿。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

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孙子林教授指出:作为微血管病变典型代表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它的出现,意味着患者还可能同时存在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多个微血管并发症,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多负担。

DR并不罕见,它主要表现为微血管瘤、出血斑点、硬性渗出、*斑水肿等,严重时会引起视网膜出血、玻璃体积血及牵拉性视网膜脱落。

据分析,DR是工作年龄段(18~65岁)人口的首位致盲眼病,DR患者的失明危险比普通人群高25倍。中国的流行病学资料也显示,DR的患病人群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24%~37%,病程>10年的糖尿病患者DR患病率甚至可达69.0%~90.0%。按我国现有1.1亿糖尿病患者计算,目前就有逾万的DR人口!

三级预防丨早筛防,控病情

如此高的患病率所造成的严重危害,不仅给DR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不便,随之而来的医疗花费同样不菲,早期筛查、防治对延缓DR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筛查意识

DR很可能在T2DM诊断前已经无症状存在了一段时间,因此,T2DM患者在确诊后应尽快检查眼底。相关研究显示,定期眼底筛查可在早期发现DR的同时对自然病程进行干预,减缓DR进展,降低失明风险达94.4%。

?防控危险因素

糖尿病患者在积极控制高血糖的同时,医务工作者应对高血压、高血脂等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管理。早期的严格控糖、控压、控脂措施可以显著延缓糖尿病的病程,同时降低DR的发生风险。

?尽早药物治疗

患者一旦发生轻度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就应该使用抗氧化、改善微循环类药物,如代表性药物可元(羟苯磺酸钙胶囊),它能抑制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减少血—视网膜屏障破坏,进而改善血管通透性及血管渗漏,达到改善DR眼底病变、改善视力、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和延缓DR进展的目的。在DR起始阶段,可元用法用量为一日3次、一次1粒,4~6周后调整为一日2次,一次1粒,同时该药也可以作为激光手术的辅助治疗。

鲜明对比丨高风险,低
1
查看完整版本: 着ldquo眼rdquo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