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型糖尿病(LADA)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丙型肝炎与2型糖尿病
TUhjnbcbe - 2021/2/25 11:58:00
肝脏被称为人体的化工厂,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各种导致慢性肝实质损害的慢性肝病均可影响正常的糖代谢,甚至会出现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约80%的慢性肝病患者存在糖耐量异常。近年来有很多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慢性丙型肝炎及其导致的肝硬化患者较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更容易合并2型糖尿病。为什么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更容易患2型糖尿病呢?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与多种调控机制有关。01“肿瘤坏死因子”的调控作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是机体炎症、肿瘤、免疫反应的重要调控因子。近年来发现,这种因子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TNF-α可诱发胰岛素抵抗,研究发现HCV感染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增高,HCV可通过促使TNF-α的过度表达引起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02HCV影响脂质代谢约34.8%-81.2%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存在脂质代谢异常,脂质代谢异常会诱发或加重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03HCV导致铁代谢异常HCV可介导铁蛋白增加引起体内铁代谢异常,肝脏铁含量增加可直接影响胰岛功能,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当胰岛素抵抗发生后,还可反过来影响肝脏脂肪沉积,影响铁代谢。因此胰岛素抵抗、肝脂肪变性、铁代谢异常与2型糖尿病之间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04HCV影响胰岛素信号传导有许多研究者发现,HCV的核心抗原可以阻碍胰岛素对细胞发出糖代谢的信号,使胰岛素作用下降。HCV核心蛋白可通过上调IRS-1的磷酸化水平,影响下游Akt/PKB通路的活性,继而引起胰岛素抵抗的发生。HCV还可激活mTOR/S6K1通路,间接抑制IRS-1的功能,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05HCV导致胰腺细胞损伤HCV还可在胰腺细胞中复制,通过直接损伤作用导致胰岛细胞产生胰岛素的功能被破坏。另外,HCV感染后易并发产生自身免疫抗体,如HCV包膜蛋白与胰岛细胞抗原具有同源性,可造成交叉免疫反应,胰腺细胞可能成为HCV的靶外细胞,也就是说由于丙肝病*包膜蛋白与胰岛细胞上的一种抗原非常相像,免疫系统与丙肝病*作战的同时也可能“误伤”胰岛细胞,从而导致胰岛细胞损伤、细胞功能降低,最终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06药物副作用丙型肝炎患者常需要使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糖尿病是干扰素的常见副反应之一;利巴韦林可以导致溶血,铁是红细胞中的重要组成元素,红细胞破坏后常引起血清铁升高,影响糖代谢。

糖尿病与丙型肝炎密切相关,全面深入探讨HCV感染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将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新策略。在临床中遇到丙肝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积极调整降糖方案,在改善肝功能的基础上,将血糖控制于正常范围内,避免血糖控制不佳导致丙肝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丙型肝炎与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