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血糖监测的好处大家都知道,然而,采血时疼痛、出血量少等问题总是困扰着大家,很多糖友在心中默默感慨:血糖监测,想说爱你不容易!其实在测血糖的过程中,手指的选择和采血都是有窍门的,希望今天分享的内容可以帮助大家轻松测血糖!
手指的选择
在手指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活动少、感染概率低、疼痛轻、不影响日常生活的手指,如无名指、中指和小指最常用于测血糖。而最灵活、最敏感、用得最多的拇指和食指则尽量避免。
手指两侧的血管最丰富,血液充足,并且末梢神经分布少,疼痛感较轻,是不错的采血部位。而手指尖末梢神经非常丰富,所以痛感会比较强烈,大家要避开。
手指的清洁
用肥皂和温水清洗就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和清除手指上影响监测结果准确性的杂质。并且温水还能促进血液循环,使手指更好地充血。
长期使用酒精消*会使手指皮肤脱水、干燥、粗糙,形成老茧,造成以后采血的不便,因此不作为日常推荐。医院内、车站等感染源较多的环境中,酒精消*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另外,无论是哪种方法清洁,都必须等皮肤干了以后再采血,以避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出血量少怎么办?
用采血针扎了手指以后,有的糖友出血量不够,于是重复挤压手指,这样会使大量的组织液混入血液中,稀释血液,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清洁后手臂自然下垂片刻,然后按摩手指,使指尖充血。扎针后,如果血量仍然不够,应从指根处向上轻轻推压手指两侧使伤口部位冒出一个“小血滴”。
如何减少疼痛感?
采血针要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会使针头变钝,增加疼痛感,并且容易感染。
把采血部位的皮肤拉紧,使针头更快速地进出皮肤可减少疼痛感。
选择合适的采血深度。深度越深,一般来说也就更容易引起疼痛。大家可以尝试不同的深度,尽量使用能扎出足够的血量的最浅的档位,这样疼痛也会更小。
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换手指采血。尽量不要在已经感到疼痛的手指上采血,等到疼痛好转后再换该手指采血。
血糖自测这样才准确!对于糖尿病友来说,血糖仪是家中必备的用品。特别是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患者,更加需要经常测量血糖,以调整给药方案。很多时候患者由于使用不当,导致血糖检测的结果不准确而影响了治疗。要想测准血糖,除了要有一个好的测量仪之外,还需正确操作。试纸条需避光避湿保存
试纸条易受温度、湿度、化学物质的影响,应保存在干燥、阴凉处,避免阳光照射,每次使用后需密封保存。购买和使用试纸前应检查其是否过期。有的试纸条采用铝箔包装,能有效防潮,保质期可达一年,但瓶装的试纸条打开后必须在3~4个月内使用完。过期的试纸条测定结果必然会有偏差。血糖仪需校准和清洁
血糖仪常会受到环境中灰尘的污染,在使用时血液也会不小心沾染到仪器的测试区,从而对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在测血糖前需留意仪器是否清洁。长期不校准血糖仪,也会使结果出现误差。第一次使用血糖仪和换用新的一瓶试纸条时,都需要进行校准。在血糖仪受到大的撞击或跌落在地时,最好也检查一下其准确性。采血方法需正确
手指两侧有丰富的血管,而神经末梢也分布较少。在指尖两侧皮肤较薄处采血不仅可以减少疼痛,而且出血量足。采血之前要将手用肥皂清洗干净,可将手臂下垂几十秒以便血液流到手指。每次采血时,都要更换一次性针头,并做好消*工作。若在皮肤还残留酒精时就取血,会导致检测值偏低,因此需待酒精挥发后再取血。测量时不要过分挤压手指,轻轻推压两侧血管至指前端三分之一处,让血慢慢溢出即可。血糖还需定期测定,对于血糖控制得比较好的患者,可将监测的间隔拉长一些,每周测定1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每隔2~3周安排1天测定全天7个点的血糖。若发现血糖波动较大,还需及时就医。糖尿病友每天应该测几次血糖?血糖监测是控制糖尿病的“五驾马车”之一,是血糖控制达标的重要一环。血糖监测的频率因人而异,那么糖尿病患者每天应该测几次血糖呢?
血糖不稳定:每天测7次检测血糖的次数和血糖控制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近期血糖波动较大,或者血糖一直控制不理想,那么应该严格按照每天测7个时间点血糖的频率进行检测,即三餐前+三餐后+睡前,如果早晨出现异常血糖波动,必要时还需加测凌晨3点血糖。
血糖稳定:每周至少测3次如果血糖控制已经比较稳定了,也不要以为血糖监测不需要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也应该至少每周监测3个时间点,比如每周一三五监测餐后血糖,或者二四六监测餐前血糖。总之就是抽检,如果发现血糖异常,应该及时就医。
什么时候测血糖才精准理想的血糖控制应该是全天候的,包括:空腹(餐前)、餐后、体力活动和工作中、睡眠等时段。因为单一的血糖检测只能反映检测瞬间的血糖水平,不能代表其他时间的血糖水平。血糖是经常波动的,但又不可能每天随时随地测血糖,建议隔半个月左右进行一次较全面的血糖检测,作为指导治疗和判断治疗效果的依据。而查血糖一般在什么时候比较准确呢?测空腹血糖早上6至8时最准,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我早上没吃饭,测出的血糖就是空腹血糖,其实,即使不吃早饭,8时后所测的空腹血糖也会有所偏差。
总之,一定要结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制定个体化的血糖监测方案,要把快速血糖监测和糖化血红蛋白结合起来,每3个月常规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才能掌握完整的血糖谱。
来源健康时报、医脉通、医院内分泌科、《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版)
胡利梅,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年毕业于河北北方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年毕业于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院,获得硕士学位,同年在河北医院内分泌科参加工作。年晋升为主治医师。曾在《中国动脉硬化杂志》、《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国际眼科杂志》发表文章。擅长甲状腺和糖尿病的诊治,联系每周一全天普通门诊
河北医院内分泌科团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如果您觉得本文内容对他人有所帮助
可以转发到朋友圈或转给有需要的人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