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治疗是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控制血糖方法最重要的治疗。但是许多妊娠糖尿病患者在安排一日三餐中常常会产生一些疑问与误区,下面将为大家逐条陈述:
误区一、控制糖尿病会使我和宝宝的营养缺乏?有些母亲担心控制糖尿病就需要控制饮食,而控制就意味着少吃,因此担心少吃会影响宝宝营养健康,造成营养缺乏。
提示:科学的营养是在确保母婴营养状况的前提下将营养进行合理的搭配,该少吃或者不吃的的食品建议少吃,而摄入充足的食品还需要多吃,以保证营养的充足,平衡、合理,因此无需担心营养的缺乏。
误区二、通过少吃或不吃达到血糖控制理想的目的?有些母亲患了妊娠期糖尿病而非常恐惧,害怕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希望通过严格的饮食达到降血糖目的,甚至少吃或者不吃食物。过分的控制饮食不但不利于控制血糖而且容易出现饥饿性酮症,危及胎儿的健康。科学的营养治疗的目的就是在保证营养充足的基础上控制血糖。因此,控制血糖不意味着少吃,少吃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
误区三、血糖控制在餐后10mmol/L以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有些孕妇自己家里也有糖尿病患者,于是就参照普通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标准,认为只要把血糖控制在餐后10mmol/L以下就可”高枕无忧”了,其实我们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要求是很严格的,基本要求达到或接近正常孕妇血糖水平,如果只满足于普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标准就可以对孩子的健康产生影响。
误区四、得了糖尿病需要多吃人参、红枣、枸杞来补身?孕妇应注意学会选择,因为不恰当的进补,非但无益反而有害于健康,真可谓“费力不讨好”。孕期进补应注意缺什么补什么,应全面了解补品的有效成分,属于补血的、补铁的、补钙的还是补充维生素的,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应注意的是人参、桂圆之类的补品,有很多人希望通过它们补充益气,但实际上对孕妇和胎儿弊多利少。从中医角度说,孕期母体处于阴血偏虚、阳气相对偏盛的状态,而人参属于大补元气的营养品,如果孕妇长期大量食用,可能加重阴虚火旺,很多人表现为兴奋激动、躁狂,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此外服用人参过多可产生抗利尿作用,易引起水肿,可能加重妊娠呕吐、水肿和高血压,甚至可能导致流产。因此,孕期不宜乱补,如果需要补充也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误区五、妊娠期糖尿病分娩后就会恢复正常,不需要再控制饮食了?产后多数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妇认为可以松一口气了,血糖逐渐恢复正常,再也不用控制饮食了。同时由于中国传统的说法,坐月子期间一定要补,于是又开始大吃大喝了。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产后血糖恢复到正常,仍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不良的饮食习惯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的提前光临。因此,即使在产后仍应注意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误区六、主食越少糖尿病控制越好?不少孕妇只控制主食摄入,认为主食越少血糖越好,而把主食控制在每餐仅吃半两到一两,这会造成两种后果:一是由于主食摄入不足,总热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导致体内脂肪、蛋白质过量分解,身体消瘦、营养不良甚至产生饥饿性酮症而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另一种是认为已经控制了饮食量,从而对油脂、零食、肉蛋类食物不加控制,使每日总热量远远超过控制范围,而且脂肪摄入过多,如此易并发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使饮食控制失败。
提示:糖尿病饮食需要控制摄入食物所产生的总热量与含热量较高的脂肪。而主食中含较多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升血糖的速率相对较慢,在适当范围内应增加摄入量。况且适量的碳水化合物是维持孩子大脑的正常发育所必需的,因此妊娠期糖尿病妇女不但不能过多限制主食的摄入,还应至少保证每日~克主食。
误区七、咸味或者无糖食品不含糖不需要限制?部分患者错误认为,糖尿病就是不吃甜的食物,但对于咸面包、咸饼干以及市场上大量糖尿病专用不含糖的甜味剂食品不加控制,饥饿时用它们充饥。其实各种面包,饼干都是粮食做的与米饭馒头一样,吃下去也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而导致血糖升高。而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无糖食品都是“无蔗糖”而由一些含热量相对较低的甜味剂提供“甜味”,其食品本身仍有粮食、奶粉等制成,因此这类食品仍应计入总热量范围内,但它们可以改善单调的口味,提高生活乐趣。
误区八、使用尿糖试纸测试食品中是否含糖?有些患者为了监测所吃食物尤其是甜味剂是否含糖,将食物溶解滴于尿糖试纸上发现变色就非常恐惧,认为是高糖。其实只要是含糖(包括精制糖、多糖)的食物溶解后都会产生葡萄糖,而使试纸变色,但是它们不会使血糖上升太快或太高。这种做法只会徒增烦恼。
误区九、饮食控制已经非常严格了,吃点零食没有关系?部分患者三餐饮食控制比较理想,但由于饥饿或其他原因养成吃零食的习惯。其实这种做法同样会破坏饮食治疗,因为糖尿病控制的是所有食物总的热量,而大多数零食均为油脂量或热量较高的食品,任意食用会很快超出总热量范围,而影响血糖的控制。
误区十、妊娠期糖尿病是吃糖、吃水果太多引起的?很多患者认为自己怀孕期间血糖高是由于吃糖、吃水果太多造成的。其实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原因至今不明确。主要的原因有遗传因素、宫内环境、环境因素三种。遗传因素是由于家族中存在糖尿病遗传基因,宫内不良因素暴露会增加糖尿病发生,环境因素则是怀孕后多吃少动,摄入过多高糖分、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又缺乏必要的体育锻锻炼都容易发生妊娠期糖尿病。此外,孕期工作紧张等精神刺激也容易使血糖升高。
误区十一、多吃核桃、花生、松子可以给孩子补脑子?很多孕妇听从老人的建议,在孕期摄入大量的坚果类食物,如花生。核桃等,为的是给孩子补脑子。从营养学角度,坚果类食物的确属于营养丰富的食物,尤其是含有较高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对于心脑血管有益。但是人体对于脂肪酸的需要量有限,单纯炒菜用油已经可以满足需要,而这些坚果类同时含有极高的能量,如果超量使用将导致能量超过身体的需要量而影响血糖的控制。
误区十二、膳食纤维对于控制血糖有利,因此每日只吃粗粮不吃细粮?有些患者听说膳食纤维有降糖、降脂、通便的功效,而粗粮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对身体有益,因此就每日只吃粗粮不吃细粮,这样做也违背了平衡膳食的原则。如果吃太多的粗粮,就可能增加胃肠的负担而且影响蛋白质、微量元素等营养素的吸收,长期这样容易造成营养不良,而对身体不利。因此、无论吃什么食品,都应当适度、平衡,选择主食也应当粗细搭配。
误区十三、采用胰岛素治疗后饮食就不需要再控制了?有些患者因饮食控制血糖不佳而需要改用胰岛素治疗,也因此认为有了胰岛素就不许再费神控制饮食了。
提示:胰岛素治疗的目的也只是为了使血糖控制平稳,胰岛素的使用量也必须在饮食固定的基础上才可以调整,如果饮食不控制,血糖会更加不稳定。因此,胰岛素治疗不但需要配合营养治疗,而且非常必要。
误区十四、吃馒头比吃米饭升血糖更高?有些患者吃一次馒头后测血糖发现比吃米饭后高,或凭借自测尿糖高,就只吃米饭,不吃馒头甚至不吃所有面食。其实面粉米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血糖指数都是非常相似的,应该对血糖高低影响没有特别大的差异,即使有影响也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监测血糖后再下定论。不要轻易放弃一大类主要食品,而使您的餐桌食谱单调乏味,人为的影响饮食治疗的顺利执行。
误区十五、不吃糖,但可以多吃些蜂蜜?有些患者不敢吃糖,就吃一些蜂蜜来代替糖,还听说蜂蜜有助于通大便而治疗便秘。其实蜂蜜、蜂王浆中含有较高浓度的单糖,多吃了会使血糖升高而影响糖尿病控制,因此,可以用一些安全的甜味剂食品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享受妊娠期间的生活快乐。
so,既然已经了解了这些误区,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要摒弃不良信息,我们一起为母儿健康保驾护航!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