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个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常被人们称为是不死的癌症。据调查显示,在过去的40年里,也就是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出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从年的发病率不足1%,到年的5.5%发病率,再到年的9.7%的发病率,以及年时已经高达10.9%的发病率,参照着这个变化的趋势来看,假设目前我国总人口是14-15亿,发病率是10%-12%,那么国内目前新发的糖尿病总人数约会占到1-1.5亿之间,这个数据太惊人了。庞大的糖尿病患者警示着我国的糖尿病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糖尿病也与许多其他疾病一样有着较为复杂的形成过程,但其依然是有踪可循的,目前来说临床上显示的容易导致糖尿病发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家族史
研究显示,在血缘关系相近的亲属中如有患上糖尿病的情况或者是患有糖尿病相关的心血管疾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病史,则会使得本人患上糖尿病的风险大大增加。
2,年龄因素
40岁以上的人群也是糖尿病的高危群体。由于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下降和运动能量的减弱,体内的消化、代谢能力以及胰岛功能也是逐步降低的,这些都会影响到人体内部的血糖正常代谢的情况,衰老会使得人体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3,肥胖因素
肥胖的人群相对而言更容易患上糖尿病。肥胖人士由于体质的特殊性,非常容易发生血糖代谢异常以及血脂代谢的异常,另外,还容易发生胰岛素抵抗,这样就间接的使得患上糖尿病的风险较不肥胖人士要高很多。
4,饮食习惯
临床研究表明,日常生活中,食量过大,喜欢吃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人士也容易受到糖尿病的“偏爱”,另外,不规律的生活作息,以及烧烤油腻辛辣的刺激、抽烟酗酒等都是糖尿病诱发的重要原因。
5,运动水平
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对患者以往的生活习惯进行调查,发现80%以上的患者都有久坐不动的习惯,并且日常也很少进行体育锻炼,所以不运动同样是会诱发糖尿病的。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早期时由于疏忽大意并未感受到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其实早期的糖尿病也是有身体“提示”的:
1,小便次数明显增多
当人体出现糖尿病时,身体的血糖出现升高而对于糖分的转化和代谢却是很低的,这使得更多的糖会排到尿液里,这样一来人体排尿的次数便会出现增多,甚至是到了影响晚间睡眠的地步,这是值得警惕的。
2,口渴增加
排尿的增多也使得患者更容易出现口干、口渴的症状,因为在多次的排尿之后,患者的身体会出现缺水的情况,于是会对水产生更大的需求,有的患者在口渴时喜欢喝含糖的饮料,这反而进一步加重了体内血糖的升高而造成恶性循环。
3,食量增大却仍然饥饿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相对的不足,血糖虽然很高,但是不能及时的送入机体细胞,所以细胞无法得到充足的能量,同时又由于渗透性利尿的作用,患者体内的葡萄糖流失会比较多,而在此时,细胞出现缺糖的信号就会刺激大脑不断产生饥饿的感觉。
4,伤口愈合缓慢
目前在医学上普遍认为糖尿病患者的创面难以愈合是与糖尿病的血管、神经的并发症有关,这些并发症会直接导致伤口周围的神经和微循环障碍,造成局部的神经和血管内营养供给不足,影响组织的生长,另外,高血糖造成的伤口反复感染也影响愈合。
5,经常感觉疲倦
糖尿病患者由于摄入到体内的能量不能够很好的被分解利用,因此在血糖升高的早期,人体时常会有乏累的感觉,并且有时会反应迟钝,所以长期、持续的疲劳也是值得注意的。
6,喜怒无常,脾气变得暴躁
有些糖尿病患者还会时常伴随一种抑郁的症状,突然之间对很多事物失去兴趣,不想做事,并且在与人交流时变得急躁易发脾气,而血糖降下来之后这些都会得到明显的改善,所以当感觉自己性格上有较大的变化时也是需要警惕的。
7,视物模糊
研究表明,糖尿病的早期时,葡萄糖会在人的眼部积蓄,暂时改变晶体的形状,导致晶体不能很好的聚焦出现视物模糊的情况,但这一症状会在6-8周血糖稳定后而得到改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到了后期仍然可能会导致视网膜产生病变。
8,体重持续下降
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糖是高于常人的,但是患者的身体却不具有充分利用这些血糖的能力,反而会使患者体内的脂肪和蛋白质的消耗增强,因此体重也会逐步的产生下降。
9,脚发麻
研究表明,在糖尿病的早期患者的身体会出现轻微的神经损伤的并发症,这一明显的特征就是导致患者出现脚发麻的症状,如果时常有这种感觉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10,反复的尿路感染和阴道炎
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和生殖系统的分泌物中的糖分含量是相对较高的,这使得细菌的滋生变得更加容易,再加上患者本身的免疫系统也受到了病情的损伤,因此更容易被病*和细菌侵害而反复出现尿路感染和阴道炎。
糖尿病需要如何预防
糖尿病作为一种目前高发且无法治愈的疾病,使得人们在生活中做到及早的预防是非常必要的,而预防则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式:
1,日常饮食要注意摄入食物的成分
研究表明,增加全谷物、果蔬、鱼肉、禽肉等膳食摄入,同时减少红肉、加工食品、甜食、饮料以及淀粉食品的摄入可以明显减低患上II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所以日常饮食中多吃什么、少吃什么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2,戒烟、限酒
调查显示,吸烟人群患上糖尿病的风险比不吸烟的人群高出37倍之多,而且一些长期吸入二手烟的人群也会较常人增加22倍的患病率,而喝酒过多同样会损伤身体的胰岛功能而造成血糖代谢紊乱等情况,因此做到戒烟、限酒同样可以帮助预防糖尿病。
3,肥胖人士要及时减肥
肥胖人士要及时将体重减轻到正常的范围,此时身体的脂肪也会下降,对于胰岛素的变化影响也会随之减少,而且控制饮食也会控制到糖分和脂肪的摄入,这些都能够帮助人体尽早的预防糖尿病。
4,每周运动分钟
研究表明,如果想要更好的预防糖尿病,除了饮食上的注意还需要进行规律、充足的运动来辅助,每周达到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是最合理的,也就是如果分到5天进行时,每次30分钟即可,只有通过运动增加肌肉的能量,才能做到更好的预防糖尿病。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科研前线
BMJ杂志(影响因子为30.)最近发表了《中国大陆糖尿病患病率(根据年美国糖尿病学会诊断标准):全国横断面研究》。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国人的生活方式,高热量、高脂肪、缺乏运动等导致了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持续增长及糖尿病相关医疗花费的持续增加。年起,我国实施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使得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得到了更好的健康照护和改变了过去的防治模式。糖尿病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变,从单纯的临床诊疗向三级预防转变,从单纯控制血糖向控制体重、血糖、血压、血脂等综合管理转变。本研究旨在对中国大陆成人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进行横断面研究,明确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达标率。
目的
评估糖尿病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
设计
基于人群的横断面研究。
设置
中国大陆31个省份年至年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横断面数据。
参与者
75?名18岁及以上参与者——中国大陆人口的全国代表性样本。
主要结果指标
根据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估计的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以及按性别、地区和民族分层的患病率。通过调查问卷记录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和病史。检测空腹血浆葡萄糖(一次测量)、两小时血浆葡萄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进行人体测量和临床评估。
结果
根据ADA诊断标准,中国成人总体糖尿病、已诊断糖尿病、新诊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分别为12.8%(95%CI12.0%~13.6%)、6.0%(95%CI5.4%~6.7%)、6.8%(95%CI6.1%~7.4%)和35.2%(95%CI33.5%~37.0%)。城乡居民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病率无显著差异。按年龄和性别分层,50岁以上及男性中糖尿病加权患病率较高。按省份分层,31个省份的总体糖尿病患病率从贵州的6.2%(最低),到内蒙古的19.9%(最高)不等。按民族分层,纳入调查的五个民族中,汉族糖尿病患病率最高(12.8%),回族最低6.3%)。根据WHO诊断标准,中国成人总体糖尿病患病率为11.2%(95%CI10.5%~11.9%)。
结论
从年到年,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略有增长。本研究表明,糖尿病已经成为了中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注: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主要区别是ADA中增加了HbA1c作为诊断标准。
本文来源⊙翻译:郭柯宇
⊙单位:医院
⊙指导老师:王臻
END
●研究
1型和2型糖尿病β细胞标志的改变
●研究
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的区别
●科普
科学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管理模式是怎么样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