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急剧增加,已经成为继传染性疾病后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
据专家估计,在近20年内,因糖尿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全世界近年来由于战争而造成的死亡人数。更为可怕的是,高血压、糖尿病等这类被称之为“生活方式类疾病”的治疗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因为根本无法真正被治愈,只能够合理地控制症状,控制其发展,也就是说一旦得了这类疾病,除了必要的生活方式改变外,今后就需要长期与降压药、降糖药为伴了。
血压突然升高,我们的身体上有降压穴位可以应对,那么我们的身体上有降糖穴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而且与穴位降压的特点一致,穴位降糖也有双向的调节作用,不用担心引起低血糖,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可以有效减轻症状,减少或预防并发症。所以,建议大家与西药配合使用,以减少药物的使用量。
注意,给大家的建议是与西药配合使用,而不是单独使用穴位,因为穴位降糖虽然有一定的作用,而且是有全身性的调节作用,对糖尿病患者的整体状态、根本病因的调整有益,但相比西药来说,降糖的速度较慢、降糖能力较弱。穴位降糖是一种配合西医治疗手段,需要长期坚持,养成一种自我治疗的生活习惯。
一位男性糖尿病患者,初诊的时候很吓人,空腹血糖竟然高达15.8,脸色晦暗,口唇也青紫色,口气很重,并且有了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这个血糖值是什么概念呢?一般空腹血糖高于7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了,而长期持续高血糖状态在16.7以上,就会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的危险情况。
什么又是“三多一少”症状呢?这也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之一,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临床中很多患者并不出现“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所以经常得了糖尿病很多年却不知道,因此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所以定期监测血糖很重要。
这个患者已经开始口服药物控制血糖了,但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让他加强饮食控制、调整饮食结构,适度增加散步、慢走等锻炼,一方面给他制定了针药结合的治疗方案,主穴是然谷。
然骨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在足的内侧,先找到足内踝尖,在其前下可以摸到一块隆起的骨头,解剖上叫做舟骨粗隆,这个粗隆的下方就是然谷穴了。
针刺的时候选用的是1.5寸的长针,深刺、强刺激是用这个穴位降糖时的方法,所以如果我们平时要按摩这个穴位降糖的话,就一定要用力一点,使穴位局部的酸胀感持续得久一些,才会有效。
在针灸的基础上,还开了几副中药配合治疗。针灸是一周两次,中药是一周6付,这样的针药结合治疗,持续了一个月后,他自己监测的血糖变化曲线,空腹血糖由原来的15.8毫摩尔/升,一周后降到11.2毫摩尔/升,第二周降到了8.5毫摩尔/升,第三周以后稳定在7.8毫摩尔/升,身体其他症状也明显改善,取得了非常好的平稳降糖作用。
程氏针灸之降糖基本穴位方
降糖穴位除了然骨外,经过临床和实验验证有效的穴位还有足三里、肾俞和三阴交,采用的治疗方法以点揉法为主,即先用力点下,使穴位局部出现酸胀感,再维持向下用力的基础上,改点为揉,增强这种酸胀感,使之向四周放散为佳。还有一些穴位可以明显改善“三多一少”症状,可以配合使用。
口渴——鱼际(手太阴肺经穴)
多食——内庭(足阳明胃经穴)
多尿——关元(任脉穴)
随症加减穴位还有:
高血压——太冲(足厥阴肝经穴);
便秘——天枢(足阳明胃经穴);
盗汗——阴郄(手少阴心经穴);
眼病——睛明(足太阳膀胱经穴);
下肢麻木、感觉过敏——昆仑(足太阳膀胱经穴)与太溪(足少阴肾经穴)对按;皮肤瘙痒——曲池(手阳明大肠经穴)和血海(足太阴脾经穴)。
约诊
联系--
联系手机:
徐老师:
End
文字
程氏针灸
图片
程氏针灸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
远程医疗服务平台
1、为在大诚中医各门诊就诊的异地患者,提供远程复诊医疗服务,线上完成开药、调方,医生看诊出方后客服会给您快递中药,全程跟踪服务。
2、程氏针灸北京医疗传承团队为外地门诊就诊患者,提供巡诊服务,线上制定诊疗方案。
医疗机构医院-医保定点(远大路青清商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