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型糖尿病(LADA)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TUhjnbcbe - 2020/11/1 0:12:00

本期主讲:李婉秋

哈尔滨医院

大桥分院护士

一、糖尿病的基础知识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增高为特征的常见内分泌疾病之一。目前认为其致病的中心环节是由于胰岛素的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或者组织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以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患者可以出现多尿、口渴多饮、易饥多食、以及消瘦(体重减轻)、乏力等典型“三多一少”症状。

二、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症。伴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脏、神经、心脏、血管、四肢等多个组织的慢性病变,引起功能性缺陷甚至衰竭。因此应发动社会支持、共同参与糖尿病的预防、治疗、教育,保健计划。避免糖尿病发病;及早检出并有效治疗糖尿病;延缓并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提倡不吸烟,少饮酒,合理膳食,经常运动,防止肥胖预防糖尿病。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人数越来越多,对于糖尿病早期通过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是可以保持血糖的稳定的,恰当的治疗和饮食行为习惯,可以减轻病情,控制疾病的发展。健康教育是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而生活综合干预的强化能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为患者在家庭进行自我管理,控制血糖,延缓慢性并发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三、糖尿病的常识

糖尿病作为内分泌代谢性的疾病十分普遍,因为糖尿病所引起的并发症在病人的身体上存在危害并且产生痛苦,病人将会在工作、生活和生命上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应该为病人在膳食方面予以合理搭配,通过药物辅助治疗,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生率在迅速上升,我国的患病率已达3%,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病,癌症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高血糖素不适当的分泌过多,也是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起病后若未能得到有效治疗,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出现广泛的微血管及大血管病变,导致双目失明、肾功能衰竭、肢端坏疽、心血管病变及脑血管病变等。

四、糖尿病的护理

1.饮食护理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的一项治疗措施。要指导患者掌握血尿血糖,体重的自我检测方法来控制饮食。让患者参与治疗,使患者了解控制饮食对糖尿病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根据个人的饮食习惯制订相应方案,控制总热量摄入,一日三餐按1/5、2/5、2/5或各1/3分配,食谱可多样化,鼓励患者坚持糖尿病饮食,并给予低盐、低脂肪、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饮食,禁止饱餐,绝对戒烟限酒。足坏疽者适当增加热量10%~20%,以达到热量摄入与能量消耗间的平衡。饮食以粗杂粮为主的高纤维饮食,多吃绿色蔬菜,例如含糖量少的白菜、油菜、白萝卜、空心菜、芹菜等。这些蔬菜有利于降低血糖,减轻体重,保持大便通畅。同时还要控制鱼、肉、蛋、油。不宜食用过于使血糖升高的食物,如糖、蜂蜜、巧克力、水果罐头、冰淇淋等副食的摄入,应严格遵循低盐低脂饮食。定期监测血糖,进行控制血糖,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血糖仪的使用方法,自测血糖。注意定时、定量注射胰岛素,根据血糖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从而积极控制糖尿病,促进足部病变的恢复。

2.心理护理糖尿病足患者常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沮丧、自卑等不良心理,从而引起食欲下降、失眠、血糖波动等,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做好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担忧,适时疏导,耐心解释病情,进行糖尿病足知识的教育,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参与治疗方案,支持家属陪伴,每次换药将创面恢复好的消息告诉患者及家属,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向病人介绍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及预防情况,避免情绪激动、焦虑、紧张。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念。指导病人及家属定期测定血糖。让病人及其家属掌握测定的意义及结果评价。掌握胰岛素注射的方法及操作要点,为防止注射部位发生硬结和吸收不良等现象每次注射部位和穿刺部位应该分开。定期门诊随访,如有异常,应立即就诊。

糖尿病是与生活方式最为密切的慢性病,促进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对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出发,努力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

本期编辑:张亮王雪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