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汉堡当正餐,贪吃肥胖不运动,当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青少年儿童的日常,就要提防糖尿病的侵袭了。如今,糖尿病患者群体正在呈现年轻化趋势,其中甚至有很多还是小孩子。但大多数父母对于青少年儿童糖尿病的认知还存在许多误区。
哪些青少年儿童易患糖尿病?该如何预防?针对这些问题,医院和昆明医院的专家给出了建议。
案例饮料汉堡时常吃男孩患上糖尿病
昆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柯亭羽介绍,她在接诊过程中接触了很多儿童糖尿病的案例,其中中学生莫莫的情况令她记忆深刻。莫莫(化名)比同龄人要长得高大“壮硕”,13岁时身高已经赶上了1.80米的父亲,体重超过了80公斤。在吃喝方面,家里对身高体壮的莫莫都是尽量满足。
就在最近,莫莫的妈妈发现他老是喊口渴,想喝饮料,精神状态也不是很好,医院做了一系列的检查后确诊,13岁的莫莫患上了2型糖尿病。
莫莫的父母很困惑,孩子除了身体比较“壮硕”之外,其他情况还算不错,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突然得了糖尿病了呢?
莫莫就诊时医生询问发现,莫莫平时的饮食由奶奶负责,他的要求几乎都能得到满足,莫莫每天要喝一到两瓶碳酸饮料,而且正餐经常吃汉堡一类的高热量食物,平时运动量也少,不上学时几乎就不出门。此外,医生还发现,莫莫的奶奶和爷爷也都是糖尿病患者。
医生告诉莫莫妈妈,莫莫得糖尿病可能是因家族病史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的。在确诊后,莫莫需要每天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
为了照顾莫莫,母亲辞去了工作,家里的经济压力一下加重了。
趋势肥胖惹祸青少年儿童糖尿病人激增
柯亭羽介绍,青少年儿童最容易患的糖尿病是1型和2型,1型糖尿病是自体免疫系统破坏产生胰岛素的胰腺胰岛β细胞所引起的,因此患者必须终身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而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受遗传、环境、种族、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青少年儿童糖尿病中以1型糖尿病为主,是因为疾病或某些因素刺激而引发的,发病原因具有不确定性。相较而言,成年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的比例约为90%。”柯亭羽说。
“黄色人种属于1型糖尿病的易患人群,加之现在生活方式改变,脂肪等摄入增加,导致糖尿病的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柯亭羽说,“如今,青少年儿童的日常生活中,饮食中含有很多碳酸饮料,以及油量较大的快餐和热量较高的零食,导致热量摄入大于消耗。为了维持血糖正常,身体被迫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抵消。而胰腺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其中的胰岛β细胞就会不堪重负,导致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异常,致使血糖升高,继而发生糖尿病。随着近年来肥胖和超重儿童的增多,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
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李媛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1型糖尿病是由于免疫介导,具体的诱因无法确定,可能会因为疾病或用药诱发。而2型糖尿病就诊患者中,最明显的特征是肥胖,而且大部分就诊的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青少年儿童肥胖大多是因为生活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
治疗无法根治确诊后需要长期用药
“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而言,糖尿病是无法根治的,对于胰岛素不敏感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服用药物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还有部分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胰岛素的注射来维持身体血糖的正常,一旦确诊,糖尿病患者需要遵照医嘱,定期服用药物或者使用胰岛素。确诊出院医院进行随访复诊,稳定后每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医生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调整药物的剂量。”李媛说。
“糖尿病患者用药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来看,有的患者存在肾病或其他疾病,大剂量用药可能会伤害到身体,这样的患者一般需要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柯亭羽介绍,“在确诊糖尿病后,需要对血糖进行常规监测,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药物或胰岛素的剂量。”
李媛说:“糖尿病患者在确诊以后一定要定期检测血糖,并遵照医嘱注射胰岛素,服用药物。新发的糖尿病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血糖值会趋于稳定,这时如果停止服用药物,会导致病情加重。”柯亭羽在谈及糖尿病的治疗时说,“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确诊后需要长期对血糖和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检测,一旦病情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孩子将面临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肾衰、失明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各种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的威胁。”
预防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