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面部是身体的“晴雨表”,当肾脏出现病变时,面部也会有一些异常症状出现,例如眼睛浮肿、面色暗淡无光等,从而提示大家肾脏出现了问题。
近年来,慢性肾脏病发病率不断上升。据统计,在慢性肾病中,由糖尿病引起的尿毒症比例已超过1/3;在糖尿病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也占了很大比例,达到20%~40%!
No.1
糖尿病肾损害的五个症状
1.泡沫尿
糖尿病肾病早期可能会出现间歇性的泡沫尿,如果血糖一直控制不佳,后续还可能出现持续性的泡沫尿,因此在排尿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尿液中有泡沫,并且泡沫持续散不开的时候,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蛋白尿的可能。
2.异常水肿
由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中会排出白蛋白,可能会出现面部和眼部浮肿的情况,糖尿病肾病后期由于大量蛋白尿,患者的血浆中白蛋白浓度下降,出现低蛋白血症,血液中的水分就会渗透到皮下,出现下肢或全身的水肿。
3.轻、中度贫血
糖尿病肾病的患者由于血细胞的生存环境变差,骨髓的造血能力下降,促红素生成减少,会使红细胞的寿命明显缩短,红细胞生成减少,会出现轻中度贫血的现象。
4.高血压
在肾脏损害出现一段时间以后,因为肾脏动脉血管的狭窄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异常,钠水潴留的出现,血压会逐渐的升高,通常比单纯的高血压病升高得要明显。
5.视力下降,视物模糊
糖尿病肾病常常会伴有视网膜病变,早期的症状不是很明显,但是当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的时候,可能已经出现了肾脏功能的严重损伤,病情已经达到不可逆的地步,因此要格外引起重视。
No.2
坚守五大防线
迄今为止,糖尿病肾病没有特效治疗,重在预防,强调早期干预,具体手段包括:
1.限制蛋白摄入
限制蛋白质摄入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旨在帮助机体维持相对良好的营养状态,同时减少过多废物在患者体内积聚,并尽可能缓解尿毒症相关症状。蛋白质摄入在糖尿病肾病患者饮食管理中具有重大意义。摄入的蛋白质应以从家禽、鱼、大豆及植物蛋白等优质蛋白质为主。
2.低盐饮食
(食盐3~6克/天,尤其是伴有肾病综合症时),限制糖尿病肾病患者钠盐摄入可以降压、降尿蛋白以及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3.严格控制血糖
长期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微血管损害的重要因素。降糖原则是尽可能地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如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8.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
对于老年、合并多种并发症和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降糖的目标适当放宽。
4.严格控制血压
合理有效的降压治疗可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高血压可引起肾脏血液动力学异常,促进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升高肾脏毛细血管内压力,导致肾脏损伤,其危害性丝毫不逊于高血糖。因此,严格控制血压对于保护肾功能极为重要。大量研究证明,严格控制血压可以减少白蛋白排泄,延缓肾功能恶化。
5.改善生活习惯
戒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尤其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朋友,即使体重轻度下降对于血压控制也十分有益。
No.3
温馨提示
糖尿病肾病属于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监控相关指标,如体重、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血清胆固醇、肌酐和尿素氮等。
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