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北方新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室外活动越来越少,宅在家里的人越来越多,患糖尿病的风险也越来越高。有关专家提醒,如果出现口干、多饮、多尿、体重明显下降,医院筛查糖尿病了。
专家介绍,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并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的人,可以诊断为糖尿病:1.一天中任一时间血糖≥11.1mmol/L(mg/dl);2、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mg/dl);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mg/dl)。
除了常见的“三多一少”,有些患者初次发糖尿病,并没有这些症状。比如,出现无诱因的外阴瘙痒、尿路感染、皮肤瘙痒,全身乏力、疖肿等情况也需要及时检查血糖,不仅仅查空腹血糖,还必须做餐后2小时血糖检查,必要时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明确诊断。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是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的代谢性疾病,如果父母都是糖尿病患者,那么子女患糖尿病的几率更大,直系亲属,2型糖尿病遗传倾向更加明显。专家建议,有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的患者每年体检一次。
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1.年龄≥40岁;2.超重与肥胖;3.高血压;4.血脂异常;5.静坐生活方式;6.糖尿病家族史;7.妊娠糖尿病史;8.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6.1mmol/L≤空腹血糖(FBG)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过早死亡。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专家建议,预防糖尿病保持合理膳食、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及早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使超重肥胖者体重指数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下降7%,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下降35%~58%。
与此同时,糖尿病患者要采取措施降糖、降压、调整血脂和控制体重,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油、减盐和增加体力活动,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有效方法,自我血糖监测应在专业医生和/或护士的指导下开展。只要端正态度,积极治疗糖尿病,平稳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可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
(据《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