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华中科技大学
公卫学院刘刚教授、潘安教授团队
合作在健康生活方式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领域
取得新进展
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
PLoSMedicine、JAMANetworkOpen
医学领域权威期刊PLoSMedicine在线刊发了团队题为“健康生活方式、潜在中介指标与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的队列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公卫学院博士后耿婷婷和博士研究生朱凯为共同第一作者,刘刚教授和潘安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2型糖尿病已成为全世界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年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总数高达5.37亿人。糖尿病作为一种进展性疾病,可导致许多并发症,包括糖尿病相关的大血管或微血管疾病。其中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会对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确定能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有效策略至关重要。
除了降糖药物的使用,遵循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戒烟限酒、保持体重、适量运动等,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措施。然而关于综合健康生活方式是否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降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目前尚不明确。此外,代谢相关指标在上述关联中是否存在中介作用亦不清楚。
本研究共纳入例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随访8.1年。定义的综合健康生活方式为:保持健康腰围(女性
每符合一项计1分,总分0~5分。在校正了人口统计学、糖尿病患病时长、血糖控制状态及降糖降脂药物使用等多种潜在混杂因素后,团队发现:
●与综合健康生活方式评分为0-1分的糖尿病患者相比,综合健康生活方式评分≥4分的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风险下降35%,糖尿病肾脏疾病风险下降57%,糖尿病神经病变风险下降54%,复合微血管事件风险下降46%。
●人群归因分数(PAF)结果提示,如果糖尿病患者遵循4种及以上的健康生活方式,理论上1/4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事件可以避免。
●糖脂代谢、肝功能、炎症等6个代谢指标在健康生活方式评分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关联之间发挥潜在的中介作用,且总的中介比例为23.2%。
此外,刘刚教授与哈佛大学研究团队合作,基于美国护士健康队列和卫生专业人员随访队列开展了相关研究,该队列的特色在于具有糖尿病患者诊断前后的各项信息。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JAMA子刊JAMANetworkOpen,刘刚教授为第一作者。
该项研究共纳入名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对多种潜在混杂因素调整后发现,无论在糖尿病诊断前或糖尿病诊断后,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与微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有关。
在糖尿病诊断后,与综合健康生活方式评分为0的患者相比,综合健康生活方式评分≥4分的患者其糖尿病视网膜病风险下降35%,糖尿病肾病风险下降43%,糖尿病神经病变风险下降33%,复合微血管事件风险下降32%。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