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糖尿病的人来说,监测血糖是评判血糖控制效果必不可少的措施,但如何监测血糖是有讲究的,尤其是在家自己监测用到的血糖仪,所用到的试纸累积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有些人对针扎手指心有恐惧,如此等等就需要学会有效的血糖监测方法,用最少的检测次数取得最有效的检测效果,如何做到呢?
首先,要知道人的血糖在全天的变化规律。血糖主要来源于日常饮食,在进餐后即会有升高,随着血糖不断被组织细胞利用以及转化贮存,又会逐渐下降而维持在一定水平上,因此对血糖的监测通常会用以下几个时间点来代表,每一个时间点的血糖所代表的意义都不一样,比如:
空腹血糖是指进餐后8-12小时和血糖,符合这个条件的只有早晨起来后检测的血糖。由于整晚上人体处于休整状态,各项生理活动处于全天最缓慢的时段,对血糖的消耗最少,胰岛细胞需要分泌的胰岛素也最少,所以此时的血糖反映的是人体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量,间接反映出胰岛细胞分泌基础胰岛素的能力。餐前血糖与空腹血糖类似,受进餐的影响较小,但由于处于白天时段,人体活动量较夜间活跃,因此对血糖的需要量较大,为保证血糖能被充分利用,胰岛细胞需要增大胰岛素的分泌量才能确保将血糖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可对胰岛细胞基础功能的强弱有进一步的评判。
餐后2小时血糖进餐后随着食物不断消化吸收,血糖不断升高,至餐后2小时食物基本消化完成,胰岛细胞随血糖升高分泌的胰岛素也不断增多,此时测量的血糖主要反映的是进餐后胰岛素分泌餐时血糖的能力,更多体现的是人体对血糖波动的调节能力。睡前血糖通常是指22:00即将入睡时的血糖,由于入睡后人体生理活动会进一步放缓,此时如果血糖过低,可能会导致夜间有低血糖发生,而对有糖尿病的人来说,防范低血糖的发生比控制高血糖更为重要。夜间血糖主要是指夜间2:00-3:00时的血糖,此时人体处于深睡眠状态,对血糖的消耗最小,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也最少,但如果胰岛细胞功能异常分泌的胰岛素过少,则夜间血糖会升高并引起早晨空腹血糖过高;如果分泌的胰岛素过多,则夜间血糖会过低则会诱发启动低血糖保护机制,分解贮存的糖原补充血糖,也会造成空腹血糖的升高。了解了不同时点血糖检测能反映出的问题,有糖尿病人的检测血糖时就可以根据自己全天血糖变化情况,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的时间点检测血糖,在了解血糖控制效果的同时对干预治疗措施的合理性做出评判,主要分为四种情况:
对全天血糖整体都高的人来说,检测空腹血糖最为重要,因为空腹血糖代表着全天基础血糖水平,首先把空腹血糖降下来才能有效控制全天血糖。对有低血糖发生风险的人来说,检测餐前血糖及睡前血糖最为重要,有助于及时发现是否有低血糖的发生。对糖化血红蛋白偏高的人来说,要重点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了解饮食与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空腹血糖难以控制的人来说,应及时检测夜间血糖,明确是由于夜间低血糖还是持续高血糖导致的空腹血糖升高,要知道两者所采取的干预措施是截然不同的。综上所述,有糖尿病的人可根据自身不同时段血糖的高高低,选择需要重点监测的血糖时点做检测,避免无目的的盲目检测,以最少的检测次数取得最有用的检测效果,为调整干预治疗方案提供有用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