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型糖尿病(LADA)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什么是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为什么会出现这
TUhjnbcbe - 2025/1/15 18:00:00

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大多数以2型糖尿病(T2DM)为主,它是一种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多基因遗传性复杂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有比较明显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就是胰岛素调控葡萄糖代谢的能力下降(胰岛素抵抗)伴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减少(相对减少)。

胰岛素抵抗(IR)是机体对一定量(一定浓度)胰岛素的生物效应减弱,包括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下降。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胰岛素抵抗情况的比例超过80%,因此胰岛素抵抗也被认为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初始原因。

临床上对于胰岛素抵抗的解释为:在没有酮症酸中毒的情况下,患者每日使用的胰岛素超过u,且在48小时内糖代谢的控制效果不理想,即葡萄糖耐量试验同步血浆胰岛素测定水平升高,伴有或不伴有糖耐药量降低。

随着研究的深入,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理逐渐被明确。

△胰岛素抵抗与β细胞分泌异常有关

包括胰岛素分子结构异常,以及胰岛素原和胰岛素不完全转化。

△胰岛素抵抗与血液中的胰岛素拮抗物有关

能与胰岛素产生拮抗作用的物质包括生长素、游离脂肪酸、抵抗素、胰岛素受体抗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

①生长素

血液中过多的生长素,会导致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胰岛素产生的生理效应较正常情况弱。

②游离脂肪酸(FFA)

作为细胞膜脂质结构和前列腺素合成的供体,游离脂肪酸是机体主要的供能来源,是一种脂肪代谢所产生的中间产物。有学说认为,游离脂肪酸对胰岛β细胞有“脂毒性”,意思是该物质会对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有双时相效应,即短期与长期所表现出来的作用是不同的。

血液中所含的游离脂肪酸较多,短期内有助调节基础胰岛素分泌和对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但如果长期处于这种情况,就会导致胰岛素分泌障碍,甚至使得胰岛β细胞凋亡,从而引起胰岛素抵抗。

③抵抗素

抵抗素是一种多肽类激素,由白色脂肪组织分泌,具有抵抗胰岛素的作用,机制主要有抑制胰岛素信号传导和升高游离脂肪酸的水平。

④胰岛素受体抗体

有研究显示,受体自发产生胰岛素抗体,可能是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的最为关键的继发性因素。

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肿瘤坏死因子-α虽然有抗肿瘤的作用,但它也是致炎因子和免疫调节因子。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内,这种因子的水平是比较高的。也有动物研究发现,饮食或基因因素导致肥胖的小鼠,没有肿瘤坏死因子-α或其受体的表达,其胰岛素敏感性会有所升高。这在人类也得到相似的结果。

△胰岛素抵抗与受体结合缺陷有关

受体缺陷包括受体前缺陷、受体缺陷及受体后缺陷。

受体前缺陷指的是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前的异常,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包括胰岛素分子结构异常,导致胰岛素的生物活性下降甚至消失;或形成了胰岛素抗体,阻碍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又或者是胰岛素迅速降解和拮抗激素增多等,导致受体前抵抗。

受体缺陷指的是胰岛素受体的功能与结构异常,如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下降,导致与胰岛素结合的数量减少;或其自身出现基因突变,导致受体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

受体后缺陷指的是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在信号传递过程中出现异常。如葡萄糖转运蛋白异常,或胰岛素受体底物异常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那么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该怎么办呢?管理体重是有效的手段之一。

有临床证据显示,患者对自身的体重进行严格的管理,有助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还能改善血糖控制效果以及β细胞的功能。其次,通过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如改变饮食结构,限制热量、盐分、糖分的摄入,保持良好的情绪,戒烟限酒等。再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胰岛素增敏剂,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结语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因素,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则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患者要注意预防或积极治疗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13(4):-.

[2]谢利芳,许志华,郭凯霞.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与工程,,10(15):-,.

[3]曹瑞菊.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综合征[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1):52-53.

[4]吴正.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国内外研究近况[J].甘肃中医,,18(3):8-9.

1
查看完整版本: 什么是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为什么会出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