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型糖尿病(LADA)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38岁糖尿病肠道菌群重建案例停二甲双胍与
TUhjnbcbe - 2025/1/13 21:48:00

自从两年前开始根据复旦大学内分泌糖尿病研究所所长胡仁明教授的代谢性炎症综合征理论,2型糖尿病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对2型糖尿病人采用肠道菌群菌群重建疗法来减少炎症因子治疗2型糖尿病以来,我们对来自全国的大量糖尿病人进行临床与干预,取得很好效果,降低血糖20%以上,显著减少用药。今天分析一个案例,是一个38岁、病程六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一个月的肠道菌群重建,停用二甲双胍与中药,空腹血糖从8.6降低到5.2,餐后血糖7.4,效果显著。

一、2型糖尿病是代谢性炎症疾病


  根据复旦大学内分泌糖尿病研究所所长、医院主任医师胡仁明教授的研究,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单纯性肥胖是一类疾病,都有巨噬细胞极化引起炎症因子超标有关,内毒素与游离脂肪酸超标是引起巨噬细胞极化的主要因素。如果能针对性改善,可以从源头改善甚至逆转相关疾病。


  二、引起2型糖尿病为主的代谢性炎症综合征的炎症因子超标的主要来源


  根据国内外研究,造成巨噬细胞极化、炎症因子超标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1、肠道菌群紊乱


  根据肠道菌群测序研究,相对于健康人,2型糖尿病人群存在明显肠道菌群紊乱,体现在肠道菌群多样性不足、有害菌偏多,益生菌偏少。这样的菌群结构会增加细菌内毒素等有害代谢产物增加,从而增加巨噬细胞极化,影响免疫平衡,增加对胰岛等健康细胞的危害。


  2、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加


  2型糖尿病普遍存在肠道粘膜受损、肠道粘液不足,会增加食物残渣、有害菌进入体内血液循环机会,并可能在肝脏等等器官驻留,引起慢性炎症,刺激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极化,同时削弱肝脏等器官功能,增加2型糖尿病、脂肪肝风险。


  3、内脏脂肪超标


  内脏脂肪超标,可能释放游离脂肪酸,同时会因为内部功能异常,造成巨噬细胞等等免疫细胞积聚,引起内部炎症,造成炎症因子释放,影响免疫健康,增加血糖异常机会。

因此,通过肠道菌群重建来针对性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减少炎症因子,改善血糖。

三、患者主诉

患者张某,今年38岁,2型糖尿病大概六年左右,确诊4年,从事工程相关工作,经常出差,身高,最高体重85公斤,现在体重70公斤,采用二甲双胍、达格列净、中药控制血糖,控制不佳,起伏比较大,最近检查空腹血糖8.6,并且有高血压、高甘油三脂、高胆固醇、偏头痛等多种健康问题;曾经有微量蛋白尿,通过中药已经降下来。

四、病因分析

根据患者的病情介绍,我们来分析一下情况:

1、患者从事工程工作,工作压力大,饮食比较单一,运动条件比较差,容易造成代谢问题。

2、患者的体重曾经达到,属于肥胖,与糖尿病的成因有很大关系;

3、患者同时存在血脂高、血压高等多种问题,与血糖异常互相影响;

4、出现微量蛋白尿,说明可能存在并发症早期预兆;

5、病程才4年,采用多种药物,血糖控制不佳,说明日常生活方式还有很大改善余地;

6、原来肥胖,现在体型基本正常,胰岛功能应该没有存在大的问题。

因此,这是典型生活方式有关引起的2型糖尿病,与肥胖、肠道菌群紊乱有关,可以适合采用肠道菌群重建疗法,效果会比较显著。

五、肠道菌群重建过程

1、首先对患者进行教育,明确肠道菌群重建方法与意义;

2、因为患者病情不重,而且比较年轻,所以没有住院,采用远程指导重建,快递干预剂给患者;

3、患者按照重建方案要求,服用干预剂,调整生活方式,改善饮食,适当运动;

4、根据血糖情况,调整用药。

六、肠道菌群重建效果

1、血糖达标

经过1个月的重建调理,空腹、餐后血糖达标。

2、显著减药

现在只保留达格列净,二甲双胍与中药停用。

因此,对于确定的因为不健康生活方式引起的2型糖尿病人,不仅可以通过生活方式来改善血糖,如果采用肠道菌群重建疗法,也可以快速改善血糖,显著减少用药。#糖尿病#

作者简介:

史鹏飞,硕士,一级公共营养师(高级技师),高级健康管理师,亚太整合糖尿病防治联盟副秘书长,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内分泌糖尿病专委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保险专委会委员,新浪微博(糖尿病健康之路)等健康大V,长期从事糖尿病相关课题研究、健康管理、健康科普等工作,特别是在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改善糖尿病及相关亚健康问题方面有丰富经验。

1
查看完整版本: 38岁糖尿病肠道菌群重建案例停二甲双胍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