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至5日,浙江各地
发布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通告
接下来要如何应对新冠病毒?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感染了新冠病毒?自己或者身边有人感染,要怎么办?什医院就诊?……记者专访了浙江大医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教授关于奥密克戎传播依旧快,症状变轻了以下视频来源于央视新闻专家解读: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性较强,致病力和毒力较原始株明显减弱。
如果感染新冠病毒,医院还是居家隔离,要看个人感受。无症状患者可以居家隔离或者健康监测。
如果出现体温持续不降、持续高热,或咳嗽加重、呼吸困难、精神状态不佳等症状,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遵医嘱进行检查和治疗。目前来看,新冠肺炎的高危重症人群依旧是没有接种过疫苗的、60岁以上人群、以及有各种基础疾病的人群,基础疾病包括糖尿病,尿毒症,高血压,脑梗,肝硬化,老慢支,肺气肿等,各种心脏病等。
关于居家隔离,国家有两个指南性意见:一个是《新冠肺炎疫情居家健康监测指南》,一个是《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指南》,具体可以参照这两个指南。
居家患者要做好自我监测,测体温、测抗原,做好家庭成员的隔离,包括卫生间的消毒处理,家里可以配备一些消毒药剂,做好通风等。
那么,面对新冠肺炎
和秋冬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共同威胁
我们应当如何保护好自己
和身边的老年人等重症高风险人群?
为此,记者专访
浙江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凌锋
↓↓↓
如何保护好自己和重症高风险人群?浙江疾控专家权威回应
1.问:个人在日常如何做好健康防护?
凌锋:对于普通人来说,继续保持勤洗手、戴口罩、留距离、不扎堆等良好卫生和社交习惯。合理膳食,结合个人情况适当锻炼,及时补充水分,开窗通风时注意保暖,根据气温及时增减衣物。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外出就餐注意错峰,建议使用公筷公勺。
关键的一点是做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及时就近前往发热门诊就诊。
2.问:哪些人属于重症高风险人群?我们该如何保护他们?
凌锋:重症高风险人群主要有三类:60岁以上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儿童和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尤其是这些人群中没有接种疫苗的人员。对他们来说,最有效的保护就是接种疫苗。
新冠病毒肆虐两年多始终在变异,但研究和防控实践的结果表明:疫苗接种对于奥密克戎BA.4、BA.5变异株引起的肺炎、重症和死亡依然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当前防疫政策的进一步优化,人员流动可能会更频繁,尤其是家中有人在外活动后,就有可能把病毒带回家,造成家里的重症高风险人员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总体致病症状相对较轻,但对脆弱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等),仍存在重症的风险。
因此,建议没有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应当尽快接种新冠疫苗,没有全程接种的尽快补足未种的疫苗,包括加强针的接种,这对降低新冠病毒重症率、死亡率十分有必要。
3.问:哪些情况不适宜接种?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可以接新冠疫苗吗?
凌锋:既往接种疫苗时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急性感染性疾病处于发热阶段暂缓接种;严重的慢性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暂缓接种,如正在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出现高血压危象的患者、冠心病患者心梗发作、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处于进展期、癫痫患者处于发作期;因严重慢性疾病生命已进入终末阶段。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有以上几种不宜接种的情况。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禁忌人群,建议接种。
4.问: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时应该注意什么?会有不良反应吗?
凌锋:注意时间间隔。根据国内外真实世界研究和临床试验数据,结合我国老年人群疫苗接种实际,第一剂次加强免疫与全程接种时间间隔调整为3个月以上。
注意在平稳期接种。接种疫苗前,老年人要了解自己是否是慢性病稳定期,如果自己拿不准要提前咨询自己的主治医生或接种医生;要提前做好预约,尽量避免现场长时间等待;要穿宽松的衣服,便于接种;必要时,老年人要有亲属陪伴,避免摔倒等意外发生,接种结束后需在现场留观30分钟。
接种后如果出现局部肿痛、乏力、头晕、嗜睡等反应,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置,短期内都可以自行、或在医生的帮助下恢复。如果受种者感觉到较重不适、发生一些持续性的发热或者是热度较高,持续时间较长,要尽快联系接种单位或医生,需要时及时就医。
作者:张墨柯、陈熙、房浩康投稿方式欢迎到我德清APP“哈楼”社区投稿,您的作品将有机会登上德清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