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生活质量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也追求身体的健康和功能的稳定。但是,在吃喝玩乐面前,有多少人能够把持住,且严格地要求自己呢?吃喝玩乐是获得身体健康的第一关口,但是对于已经患上慢性疾病的人来说,要如何进行下一步的治疗和控制呢?
从目前患有高尿酸和痛风的人数来看,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已经达到了1.8亿,其中,痛风的人数为万人。痛风和高尿酸与其它慢性疾病不同,痛风和高尿酸发作时不是一般的痛苦,没有多少人能挺进牙关迈过痛苦给自己带来的威胁。
一、柠檬水辅助降低尿酸
最近,有一个消息在无形中影响了很多人:高尿酸的人喝柠檬水就可以降低尿酸的水平?是真是假?这篇文章就让我们探索一下。
根据医学界做出的实验报告,柠檬水可以缓解高尿酸带来的血症,柠檬汁对于预防高尿酸和高尿酸的并发症有不少的益处。
年,农业大学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的结果为:柠檬汁确实有一定的降低尿酸浓度的作用,喝柠檬水的确对稳定尿酸水平有利。
但是,这些实验无法证明柠檬水能够显著地降低人体内的尿酸水平。
目前并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够稳定尿酸,并没有一种药物能够治疗高尿酸症。药物是治疗疾病的第一手段,单靠柠檬水来治疗疾病更是不可取的,不能达到具体的目的,柠檬水降低尿酸水平只是特殊手段而已。
二、多喝两种水,起到降低尿酸的辅助作用
其实,除了柠檬水外,有些茶水也能起到降低尿酸的辅助作用。第一,苏打水。苏打水是一种偏碱性的碳酸氢钠水溶液,适当饮用苏打水可以碱化尿液,促进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
要注意的是,过量饮用苏打水会让人体内的酸碱平衡失调,增加我们患上肾结石和肾脏疾病的风险。
(避免慢性疾病的上身)
必须提醒一点的是,苏打水里面含有过多的糖分和钠离子,人体摄入过多的苏打水会诱发糖尿病和高血压的上身。苏打水并不是特定的药品,它只能起到辅助尿酸降低的作用,作用有限。不要听信不良商家和黑商家的宣传,不要听信苏打水可以治疗痛风,可以促进减肥,我们应该科学地饮用苏打水。
第二,红茶、绿茶、黑茶。茶叶水一直是深受国人喜爱的饮品,有研究表明,茶叶水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和茶多酚,以及茶色素。这些物质有一定的降尿酸作用,能够抑制尿酸在人体内的生成,也能够促进肾小管对于尿酸的排泄。
理论上来说,任何茶叶水都具有一定的降尿酸作用,如果非要说具体茶种的话无法指明,只要是市面上能买到的茶叶水都可以适当饮用。与此同时,多喝茶的人摄入的水分多,也会伴随着尿量的增多,尿量增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
但需要提醒的是,喝茶降低尿酸的作用并不是很明显,大剂量的茶多酚才能在短暂时间内降低尿酸水平。单纯通过喝茶叶水来降低尿酸的话,需要花费几年或者是十几年的时间才会看到明显的效果。
三、这些药物是排酸高手
单纯用茶水进行治疗的效果不明显时,我们必须选择药物。那么,哪些药物是排酸高手呢?
第一,别嘌呤。别嘌呤是临床医学中使用率较高的降尿酸药物,别嘌呤发挥作用的原理是抑制尿酸的生成。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来说,长期且大量地服用别嘌呤会让身有一系列的过敏反应,比如皮疹。
有3%到9%的患者称,长期服用别嘌呤会造成皮肤过敏。虽然说别嘌呤会对皮肤带来一定的副作用,但是别嘌呤并不会对肾脏带来副作用。对于肾脏功能受损的患者来说,可以把别嘌呤当做自己的第一选择。如果肾脏功能严重不全,且处于肾衰竭晚期的话,就要减少别嘌呤的使用剂量。
如果肾小球的滤过率小于50毫升,必须把别嘌呤的剂量调整在40到90毫克。如果肾小球的滤过率小于每分钟30毫升,不要服用别嘌呤,最好听从医生的建议和嘱托。
第二,苯溴马隆。苯溴马隆是我们常见的降尿酸类药物,主要通过促进尿酸排泄的方式达到直接降尿酸的目的。苯溴马隆直接作用在肾小管,在代谢过程中的产物通过胆汁直泻排泄出,只有5%的产物会经过肝脏系统的代谢。
因此,苯溴马隆不会对肾脏带来一定的损伤,也不会给肾脏功能带来额外的压力。即使患有肾功能衰竭也可以使用。
不过,在服用苯溴马隆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尿液中的尿酸浓度有没有显著的升高,苯溴马隆很可能导致尿酸性肾结石的出现。
如果肾小球的滤过率小于每分钟20毫升,不要使用苯溴马隆。如果伴有重度的肝功能损害,伴有肾功能的严重衰竭,以及尿酸性的肾石症,远离苯溴马隆。
第三,非布司他。非布司他是市面上常见的降尿酸类药物,非布司他在市场上有不同的片型,比如肠溶剂型他非布司、液体注射型非布司他、非布司他。
非布司他通过直接减少尿酸生成的途径降低尿酸含量,主要通过肝脏代谢,不会给肾脏带来损伤,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不会影响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和发挥。
如果肾小球滤过率严重低于10毫升每分钟,就要注意非布司他的剂量,尽量减量使用。
有些患者称非布司他会给自己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比如让人体内转氨酶的含量升高,肌酶的含量升高,进而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一般来说,这种不良反应不会发生在亚洲人的身上,多发生在欧美人的身上。
四、尿酸过高的具体症状
由痛风带来的尿酸过高有哪些明显的症状呢?其实,尿酸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第一,尿酸浓度升高的早期,人们会患上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
一般来说,尿酸升高的早期不容易被人们直接察觉到。这个时期在临床上被医学者们称为尿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早期并不会伴随着什么明显症状,最短可以持续10年,最长可以持续20年,有的人终生都不会有明显的症状。
第二,尿酸过高的中期会患上肾病。随着血液中尿酸的浓度不断增加,尿酸会达到饱和的状态。尿酸达到饱和时会以结晶盐的形式沉积在肾脏,引起人患上一系列的肾脏疾病。
有具体的研究证实,尿酸给人带来肾脏疾病的患者中,男性患者的数量要远远高出女性,男性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5岁,女性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7岁。
第三,高浓度的尿酸让人患上急性关节炎。这种急性关节炎多在春秋季发作,四季均可发病。有许多患者还会出现过度疲劳和关节局部损伤的现象,即使做了外科手术也无法控制。
外界的寒冷刺激和细菌的感染,药物的诱导都会增加急性关节炎发作的可能性,据研究表明,这些症状是由于尿酸过度饱和导致关节液中有结晶沉积而来的。
这些关节结晶沉积无法被白细胞吞噬掉,随着结晶沉积不断地释放出炎性因子,就会导致人体患上急性关节炎。
第四,让人有痛风性关节炎。这是尿酸晚期给人带来的明显状况,痛风发作的初期通常表现为下肢有明显的酸痛。如果痛风发展为痛风性的关节炎,会伴随着剧烈程度,这种程度可能延展到耳廓和耳朵的软组织部分。
有不少人称痛风性关节炎最初是在手指关节处发作的,之后又发作为大拇指关节和膝关节,以及踝关节的疼痛,疼痛伴随着四肢发红、发肿,身体内部像是有一簇火焰在熊熊燃烧。
五、让尿酸升高的因素
除了痛风外,哪些因素会让尿酸不断升高呢?第一,遗传因素。通常来说,尿酸过高是一种遗传倾向,除了饮食影响到尿酸水平外,尿酸和遗传脱不了干系。
有不少原发性高尿酸患者是受到遗传所导致的,他们也伴随着一些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
第二,药物干扰。药物会让尿酸的生成量增加,或者是使尿酸的排泄量减少。如果长期使用二甲双胍类降糖药物、胰岛素类降糖药物、抗结核类降糖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类降糖药物,就会促进尿酸水平的升高。
另外,β受体阻滞剂、细胞毒性药物、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利尿剂类药物也会使尿酸的水平不断升高。
第三,肥胖症。据统计,有许多肥胖症患者伴有胰岛素抵抗的现象,胰岛素抵抗会造成人患上高胰岛素血症,从而影响尿酸在人体内的排泄。
如果尿酸无法及时排泄出去,会导致人体内的尿酸水平异常升高。如果人体内的器官堆积着太多的脂肪,脂肪层过厚也会导致脂肪酸无法排出肝脏,加快尿酸的合成。
第四,不注意自己的饮食。高嘌呤的饮食会造成尿酸过多,高嘌呤在人体内的最终产物为尿酸。贝壳类、海鲜食物、动物内脏、肉汤都会使尿酸水平升高,含糖量过高的饮料也会影响人体内的尿酸水平。
果酸在人体内转化的最后一个步骤为嘌呤底物,嘌呤底物会抑制核苷类物质的分解,加快嘌呤的合成速度,最终导致人体内的尿酸生成量增加。
另外,果糖会导致人体的新陈代谢出现异常反应,让人直接患上高尿酸血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蔗糖和果糖类饮料的摄入,防止果糖和蔗糖加快脂肪酸的合成,让人患上高血脂,无法把尿酸排泄出。
也要注意对酒精的摄入,酒精会在一定程度上升高尿酸,酒精能够促进乳酸的合成,乳酸抑制了尿酸在人体内的排泄。当肾小管的排泄受到阻碍时,尿酸的水平会剧烈升高。
在以上几个引起尿酸升高的原因中,除了遗传方面是不可逆转的,其他几个因素都是可以控制的。
我们可以通过外界干扰控制尿酸的水平,比如清淡饮食,远离高嘌呤类的食物,每天对嘌呤的摄入量不超过毫克,拒绝喝含有果糖和酒精的饮料,多喝矿泉水,苏打水,白开水促进肾小管对于尿酸的排泄。
六、生活习惯的养成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了尿酸升高的现象,就要注意饮食和生活节奏。
第一,多喝水少喝饮料。我们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水分摄入量,最好在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水,晚上睡觉的两个小时前喝一杯水,减少对碳酸性饮料的摄入。
碳酸饮料中含有较高的糖分,会促进尿酸的吸收,导致人体内的尿酸过高,从而引发痛风。
第二,多吃蔬菜。蔬菜里面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和微量元素,能够促进人体对于嘌呤的代谢。但是,含有较高嘌呤的蔬菜应该少吃。
第三,加强对水果的摄入。每天摄入一定的水果可以让人体补充足够的维生素,也可以促进人体对于嘌呤的代谢,防止尿酸水平的升高。有些水果里面的含糖量比较高,我们尽量少吃,比如香蕉、桃子、西瓜。
第四,多吃五谷杂粮。有具体的实验证明,五谷杂粮里面的嘌呤含量低,可以促进人体排出尿酸,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进食的时候我们可以多吃五谷杂粮,不要只吃精挑细选的白面粉。
结语:
从这篇文章我们就可以知道,柠檬水只能起到辅助治疗尿酸高的作用,并不能当做唯一手段和特定手段,尽量用药物进行治疗。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一定的帮助,如果遇到尿酸升高的现象,要用药物进行特定治疗,用药物治疗的时候,要听从医生的建议和嘱托,以免药物给自己带来副作用和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