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哪能不生病,去医院看病做检查,已经是家常便饭一样的常见事情,尤其是在做CT检查时,很多医生要求做增强CT,说到增强CT不得不说的,是需要使用造影剂。
有人表示,做增强CT使用的造影剂会有致癌的作用,CT检查是一种带有辐射的检查,本身对身体就有一定的辐射作用,在使用造影剂对人的身体危害更严重,那么CT真的那么可怕吗?做哪些检查时需要做CT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01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CT检查?
CT诊断一般为平扫CT、增强CT扫描和脑池造影CT,CT检查就是计算机体层摄影,一般CT由高压发生器计算机系统、扫描机架、检查床、操控控制台,照相机等部分所构成,而从功能上又可以包括5个部分:X射线发生部分、X射线检测部分、操作控制系统和图像工作站。
平扫CT一般为横断面扫描,多以听眦线为基线,依次向上或向下连续扫描,增强CT扫描常用的对比剂为碘对比剂,每公斤体重1.5~2.0毫升,凡有点过敏史及心肾功能衰竭者禁用。
脑池造影CT一般经腰穿或枕大池穿刺,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或气体,使拟检查得脑池充盈,做腹部CT检查时,检查前要禁食,口服稀释的碘水剂,衬托脏器的轮廓,检查中患者需屏住呼吸后扫描。
02为什么做了普通CT还要做增强CT?两者有什么区别?
普通CT和增强CT只有一个区别,那就是打不打药,普通CT和增强CT都是CT检查,但是增强CT需要打药,在做增强CT的时候,需要往血管里面注射造影剂。
在CT下,造影剂是高密度的、很亮的,注射造影剂之后,可以动态观察病变的血液供应情况,可以观察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病变的血运情况,假如肝脏上面长了结节平扫CT可以看见这个结节,这个结节是肝癌还是肝血管瘤,平扫CT不太好鉴别,但是增强CT可以帮助鉴别。
因为,肝癌和肝血管瘤的血供特点是不一样的,肝血管瘤表现为动脉期,早期边缘结节状强化,随着时间延迟强化,向中心区域进展、扩散、延迟扫描并造成等密度充填,表现为快进慢出。
而肝癌表现为动脉期快速强化门静脉,期强化幅度明显降低,表现为低密度或低信号,通过增强扫描,可以区分肝血管瘤和肝癌。
03增强CT用的造影剂,对肾脏影响有多大?会对身体致癌吗?望知晓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造影剂属于高渗溶液,注射后,经肾小球滤过,而不被肾小管重吸收,肾功能正常情况下,造影剂很快便能从体内完全清除,对肾脏不会造成影响。
但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严重脱水、少尿的患者,应用造影剂,可能对肾脏功能产生影响,严重的可能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此外,部分患者对含碘的造影剂过敏,进行增强CT检查,可导致患者出现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这里患者不宜进行增强CT检查。
1、使用CT造影剂的轻度反应为穿刺局部疼痛、潮红、灼热感、严重的会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喷嚏流涕、,咳嗽、结膜充血等症状,皮肤上会表现出发痒、发麻,局部皮肤会有少量荨麻疹出现。
2、使用CT造影剂中度反应,为全身皮肤出现大量荨麻疹,注射造影剂患者颜面部、四肢会出现水肿,心慌,气短,胸闷,气急、周身冷汗、脉搏系数,血压相对偏低,四肢会出现抖动现象。
3、使用CT造影剂中毒反应则,为受检者出现面色苍白,周身出现大汗淋漓,呼吸急促,呼吸困难,手足厥冷,口唇四肢之末梢出现紫绀,脉搏细速,血压明显下降或测不到,大小便失禁,进而出现昏迷,甚至会导致心跳呼吸停止。
04增强CT的造影剂,会不会导致身体癌变?
根据《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成年人诊断参考水平》中的数据,比较容易接触的检查中,进行一次冠脉CTA的平均辐射剂量为5~15msv,一次胸腹CTA的平均辐射剂量为15msv,这是比较高的两项。
而放射防护标准中规定,放射人员每年剂量限制为50msv,5年内每年接受的平均辐射上限是20msv,只要短期内没有大量频繁的进行CT给身体带来的辐射,均在安全数值内,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表示,一次普通的CT所带来的辐射量为6msv,很可能还没有烟民,一年吸烟承受的量大,假设一位烟民每天吸烟1.5包,那么他一年通过吸烟摄入的辐射量将达到13msv,比普通CT辐射量更高,再加上,不管做什么检查,医生都会将其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不必过于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