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型糖尿病(LADA)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毛家坪遗址应为秦武公所设冀县县治
TUhjnbcbe - 2020/8/17 10:27:00

毛家坪遗址应为秦武公所设冀县县治


日前,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五家单位组成的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对甘肃省甘谷县毛家坪的田野发掘工作已结束,发掘获得一系列考古新发现。 近年整理的清华简《系年》提到,周成王将山东的商奄之民西迁到 邾圄 ,就是秦人的祖先,以防御西戎。李学勤先生考证 邾圄 即甘谷的朱圉山,而朱圉山就在毛家坪遗址附近。因此,发掘该遗址以求得验证就显得尤为必要。 2012至2014三年间,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陕西省文物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五家单位组成的 早期秦文化研究项目组 ,对毛家坪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三年间,累积发掘面积约4000平方米,发掘墓葬199座,灰坑752个,车马坑5座,出土铜容器51件,陶器约500件,小件2000余件(组),极大丰富了甘肃东部以及周代秦文化的内涵。联合考古队专家认为,该遗址应可以与古文献记载的某处历史名城或县邑对应,对研究中国郡县制起源有重要意义,发掘的车马坑比较全面地展现了秦人车制,对研究秦独特的车马文化有重要意义。 甘谷境内首次发现周代车马坑 毛家坪遗址位于甘谷县盘安镇毛家坪村,东距县城25公里,分布在渭河南岸的二级台地上,与今河道相距0.5公里,其间有陇海线穿过。遗址面积约60万平方米,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日前举行的毛家坪遗址研讨会上,专家建议,应按国保单位的要求尽快制定保护方案和保护规划。 自2012年起,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全面勘探、发掘毛家坪遗址。考古队依据钻探情况在遗址区内有针对性地选择了10处发掘点,即A、B、C、D、E、F、G、H、I、J发掘点。 2012年7 11月,考古人员在A、B、C三处发掘点发掘。其中B点位于遗址沟东墓葬区的西部,发掘墓葬21座,车马坑2座,发掘面积约250平方米。考古发现,死者均采用屈肢葬式,头向西,为典型的秦人葬式。出土铜器有铜戈、铜镞、铜牌饰、削刀、带扣等,陶器有鬲、鼎、盆、豆、罐、壶等,还有绿松石、炭精、料珠、石圭、石玦等饰件。

1
查看完整版本: 毛家坪遗址应为秦武公所设冀县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