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都是比较高的,并且根据近日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和疾病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我国每5例死亡病例中,其中有2例皆是因为心血管疾病。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血管堵塞之间密切相关,因此生活中对于心血管的保护尤为重要。
血管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必要通路,为全身的各个脏器提供营养物质以及血液,维持身体的症状循环代谢,所以血管一旦出现堵塞的情况,就有可能会导致脏器供血不足,从而是身体出现缺血缺氧的症状,严重还会危机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那么生活中哪些人群容易出现血管堵塞的情况?如何避免血管堵塞的情况发生?
我国心血管事件疾病的现状
心血管代谢疾病包含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血脂异常等等,严重危害大众的身体健康,且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类疾病的发病率却在逐年上涨。根据研究数据显示,年,我国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病例高达万,占总死亡人数的42%,成为我国居民死亡以及疾病负担的重要病因。
CONSIDER研究中发现,在全国46家医院例门诊高血压患者的调查中,显示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比例为61.5%。且我国目前大约有2.45亿高血压患者以及1.1亿成人糖尿病患者[3],这两类患者多数都伴随有血脂异常的情况。
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都属于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但据数据显示,大众对于这三种疾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未达标。在年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调查中,约43%的心血管疾病事件与高血压有关,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3.2%,为2.4亿。
但如果根据高血压诊断标准来看,远不止这个数值。其中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7%、41%和15%;而在18-24岁高血压患者中,这三项数值仅为5.7%、3.4%和0.6%[3]。
在血脂异常的调查中得知,39%人群低密度脂蛋白已经超过标准水平,其中1.8%人群有极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9.4%人群有发生心血管高风险。但是在极高心血管风险的患者中,只有5.5%的人群进行治疗,在高心血管风险的患者中,也仅有14.5%[3]。
年,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6%,但是数据显示,该类患者对于病情的知晓率以及治疗率仅为30%和26%[3]。综上可以看出,我国居民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认知度并不高,且多数人并未及时进行治疗。而对于这类疾病,是可以进行预防并且有效降低发病风险的概率。
上文也提到,血管堵塞与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那么生活中,那么人群更易诱发心血管事件呢?
什么原因导致心血管事件频发?
《中国心血管健康和疾病报告》中显示,烟草、膳食、运动、体重以及心理状态是影响心血管健康的主要诱因,以下就展开这几个方面向大家阐述其对身体的危害。
关于吸烟对身体的危害不言而喻,据数据显示,烟草烟雾中大约有多种化学物质,其中60多种成分都具备一定的致癌性[2]。而之所以会诱发心血管事件,这是因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氧自由基和尼古丁会损伤内皮功能,导致内皮细胞分泌的促凝因子、抗凝因子失衡,同时还会导致抗血栓因子的分泌量较少。
并且吸烟还会导致机体处于炎症状态,而炎症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吸烟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逐渐年轻化,是首次发生心梗的时间提前近10年,使冠心病的患病风险增加2倍[2]。
年,我国大约有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归结于膳食,较年,死亡风险增加了38%;并且,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早死或者伤残中,大约有万人群归因于不合理膳食。而在之后对我国居民膳食的调查中,我国的饮食习惯多以脂肪摄入较多,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有效减少。另外,维生素、膳食纤维、钙等营养素的摄入明显存在不足。
而这些饮食习惯恰巧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根本原因,导致大量的脂质无法完全代谢,从而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程。
另外,在年开展的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数据显示,我国20岁以上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仅为14.7%,身体活动不足成为多种慢性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与不参与运动者相比,坚持挥拍类运动、游泳和有氧健身操,全因死亡风险可分别降低47%、28%和27%,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可分别降低56%、41%和36%[2]。
而饮食、运动与体重之间息息相关,数据显示,肥胖也已成为多种慢性疾病的主要独立因素,因此对于超重的人群来讲,患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也会有所上升。
除此之外,如果长期存在抑郁、焦虑等情绪的状态中,会增加机体的炎症反应的可能,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正面积极的情绪可以显著促进心血管健康,有助于降低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
以上这些行为都与日常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但是多数人不加以重视,就会一步步诱发慢性疾病的发生,从而影响身体健康。因此可以通过以上所说的原因,从而加以改善,有效地保护血管健康。
如何保护血管健康?
吸烟是我国疾病负担的第2位危险因素,并且不存在安全吸烟剂量。因此戒烟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以及死亡风险。且戒烟时间越早,血管获益的程度也就越大,数据显示,30岁、40岁、50岁戒烟可以有效延长约10年、9年、6年的预期寿命[2]。
合理的膳食结构是生活方式管理的重要内容,生活中需要注意食物的多样化,适当以谷类为主,在此基础上减少盐、油的摄入,有利于降低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保护血管健康。
除去这些,生活中也可适当增加一些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膳食纤维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讲,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消化障碍,应更加注重营养产品的摄入,可以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多以细软食物为主,更易促进老年人消化。
另外,增加身体活动可以降低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3]。不过在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来进行,比如从没有进行过运动的人群,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由少到多依次增加每次的运动时长以及运动难度。
除此之外,保持积极的心态,良好的睡眠质量也是保护血管健康,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式。
总结
在种种因素的前提下,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大众健康的主要杀手,而在上述提到的数据中可以了解到,大多人对于该类疾病的知晓率以及治疗率远远不足。所以对于以上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生活中更应该加以避免。而且,控制疾病死亡率的增加其中一点就是提高大众对于疾病的预防意识。
参考资料:
[1]《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来源:知网,-06-30
[2]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来源:中国循环杂志..35(3):-
[3]立足心血管病预防,普及血脂筛查,筑牢血脂管理第一道防线,来源:医学界,-12-14
注: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