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型糖尿病(LADA)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化学发光领域国产龙头,新产业引领进口替代
TUhjnbcbe - 2024/10/4 0:51:00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平安证券叶寅倪亦道)

一、新产业:国内化学发光行业龙头,引领国产化浪潮

公司深耕化学发光27年,打造完善仪器试剂产品矩阵。新产业年成立于深圳,年5月登陆创业板,是国内第一家自主研发出全自动管式化学发光仪的公司。

公司从事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其中化学发光产品线为主要业务。经过27年的发展,公司打造了完善的发光产品线,面向全球推出多款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广泛覆盖-速区间,全球累计装机超过25,台;截至目前,研发推出超过款配套试剂,其中国内市场已取得化学发光检测试剂注册证项,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年后公司推出颠覆性的X系列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性能大幅提升的同时全面覆盖不同终端客户的需求,并与赛默飞、日立两家公司合作生化免疫流水线,医院的新篇章。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布局生化系统及配套试剂,已推出4款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及超过60项配套试剂,为后续公司综合产品供应战略做储备。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董事长饶微为决策者及技术带头人。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翁先定先生,其通过西藏新产业和个人直接持股拥有公司29.92%股份。翁先定先生作为新产业发起人,自公司创立以来一直担任公司的董事,目前不直接参与公司经营活动。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饶微博士,是公司的技术领头人,直接持有公司13.76%的股份。自饶博士年加入公司后,创新性地将纳米复合磁性微球、ABEI发光物的合成、免疫分析技术相结合,建立了磁分离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并带领团队研发出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使新产业成为国内最早建立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平台并实现产业化的公司。

装机数和营收快速增长。

-年公司营业收入以CAGR22.2%从11.4亿元增长至25.5亿元,年Q1-Q3公司实现营收23.0亿元(YoY21.3%)。同期,公司全球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总装机量由7,台增长至25,台,其中年Q1-Q3实现4,台新增装机。

MAGLUMIX8、MAGLUMIX3分别于年末、年3月上市,颠覆性的性能突破带动新增装机量增速从年的25.0%拉升至年Q1-Q3的35.5%。截至Q3,X8、X3分别累计装机1,、2,台,占至今总装机量超30%。

年11月MAGLUMIX6获批上市,X系列完善低、中、高速布局,将推动装机量持续上升;同时,单产爬坡将驱动营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试剂贡献主要营收,毛利率将随着试剂放量稳定回升。

由于公司试剂的自研自产比例较高以及优异的成本控制能力,试剂的毛利率一直维持在90%左右。自MAGLUMIX8、MAGLUMIX3上市以来,公司仪器类营收保持高速增长,营收占比由年的21.2%增长至H1的30.1%。

仪器毛利率较低,加上海外市场仍处于导入期,导致公司近年综合毛利率有所下滑。

随着年公司国内仪器推广政策调整、X系列及中大型发光仪器销售占比提升,年前三季度仪器类产品毛利率回升至22.29%,同比增长7.02pp。新增装机释放试剂需求后,预计公司毛利率将逐步稳定并回升。

大研发平台打造原料、试剂、设备产品链一体化。

新产业现已建立纳米磁性微球研发、试剂关键原料研发、全自动诊断仪器研发、诊断试剂研发四大技术平台。凭借先进的四大平台,公司已实现纳米磁性微球、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70%以上发光免疫项目的抗原抗体、校准品的自研自产。减少了对原材料供应商的依赖,同时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一体化的产业链研发平台也可以提高产品的研发效率,快速响应终端客户的需求。

公司持续高额研发投入,保障核心竞争力。

-年公司研发费用以CAGR39.3%从0.6亿元增长2.2亿元。同时研发费用率不断提升,Q1-Q3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9.7%。高研发支出加速新仪器和试剂的开发以及性能、质量的提升,使公司保持市场竞争力。

二、化学发光为IVD最大子赛道,医院进口替代正当时

2.1化学发光是免疫诊断的主流技术,进口品牌市占率较高

化学发光为免疫诊断的主流技术。EvaluateMedtech数据显示,年全球体外诊断以15%的份额位列医疗器械子行业第一,市场规模约为亿美元,预计年将增长至亿美元。

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披露,中国年体外诊断市场规模约为亿元,预计年将超过亿元。

体外诊断(InVitroDiagnosis,IVD)是指在体外对人体的血液、组织、尿液等进行检测,以监测人体健康以及辅助诊断疾病。按照检测原理和方法可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POCT诊断等细分领域。

由于免疫诊断品种多、技术更新快、应用范围广泛,免疫诊断逐步超越生化诊断成为市占率第一(约38%),而生化诊断以及分子诊断占比分别为19%以及15%。其中,化学发光为免疫诊断的主流技术,-E年我国化学发光市场规模以CAGR21.5%增长至约亿元。

化学发光仍以外资为主导,进口品牌市占率较高。

我国发光市场仍被罗氏、雅培、贝克曼以及西门子(罗雅贝西)等国际巨头所占据,国产化率不到25%,主要原因有:

1)试剂上游原料具有较高壁垒:国内企业对上游原材料把控不足,导致部分试剂项目缺失、质量参差不齐。而罗雅贝西等国际巨头起步较早,通过自研、并购等方式加强对上游原材料的掌控度,并借此分别在肿瘤、传染病、甲功以及激素项目上建立了优势,国际认可度较高,具有品牌效应;

2)设备研发、生产技术相对落后:早期国产厂商由于技术限制,设备的性能较差;

3)封闭系统替代困难:化学发光仪器和试剂主流为封闭式体系,进口产品先发进入市场后难以被替代。

2.2国产发光步步为营,正向医院渗透

国产化学发光企业诞生之初主要通过两条路径寻求发展:

(1)在肿瘤标志物、自免疫、骨代谢等领域挖掘外企尚未取得注册证的特色项目,依靠差异化优势进入医院;

(2)以高性价医院或体检机构,实现常规检测项目的放量。严格来说,这两种路径其实更接近于挖掘局部空白市场,而非“进口替代”。

经过多年的调试和改进,一部分国产发光龙头企业在仪器和试剂的性能上都获得了显著进步,目前已初步具备与主流进口企业“扳手腕”的能力。

尤其在传染病、肿瘤标志物等项目上,近几年国产企业已开始与进口企业争夺中、医院市场份额。同时,一些国内龙头企业也正在积极优化甲功、激素等定量要求更高的检测项目,以期在医院实现更多主流项目的供应,提高分析仪的周转效率。

目前,国内发医院覆盖率已普遍达到30%-60%,覆盖率的进一步提升以及进院后真正实现试剂放量逐渐成为下一步行业发展的重心。而过硬的仪器与试剂质量则是在该阶段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2.3发光集采危中藏机,有望加速实现进口替代

年8月,安徽省发文,对临床检验试剂进行集采,引起市场广泛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化学发光领域国产龙头,新产业引领进口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