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以前每天都要喝酒,现在查出得了糖尿病,还能喝酒吗?适量的喝点行不行?”
说到喝酒,有人的喝个半斤八两没什么事,有些人喝一小口就会全身泛红、头晕脑胀,为什么?一样的酒,为什么不同的人喝酒后的表现不一样?
根本原因在于,酒的主要成分乙醇进入体内后,会在肝脏中经一种称做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立即分解成乙醛,随后又会在乙酸脱氢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乙酸和水而排出体外。不同的人体内这两种酶的含量不同,对乙醇的分解能力和速度不一样,结果就表现为能喝与不能喝。
但不管是哪种情况,乙醇经分解后都会产生乙醛,而乙醛是一种血管活性物质,它可以使血管扩张而致使血压下降,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喝酒可以活血化瘀的由来。但是乙醛在扩张血管的同时,对血管内皮会产生刺激而造成损伤,这种损伤为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埋下了隐患。
说到这里,再来看糖尿病是如何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的。糖尿病最直接的表现是血糖的升高与波动,血管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环境中,血管内皮就会受到高血糖的侵蚀而受到损伤,血液中的脂肪趁机沉积在损伤处,进而引起一系列炎性反应,最终使血管发生变性而功能受损,其周围的组织器官受此影响便会发生病变。
可以说,糖尿病各种并发症发生的根本就是血管的病变,糖尿病人之所以要控制好血糖,就是要避免对血管内皮的损伤,避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如果此时再喝点酒,酒后产生的乙醛与高血糖一样会加重对血管内皮的损伤,无异于在高血糖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损伤血管的因素,想想看,糖尿病人还能喝酒吗?
此外,喝酒还会加重肝脏的负担,特别是将减弱肝细胞对葡萄糖的转换、贮存和利用,使血糖更加难以控制,如果同时还在服用降糖药,还将影响药物的分解代谢,扰乱降糖药的作用机理,导致降糖药作用增强或减弱,引起低血糖或药物失去降糖作用,对糖尿病的治疗带来各种不良影响。
因此,糖尿病人不应饮酒,更没有所谓的适量饮酒的说法。国内外多项研究也证实,只要饮酒,无论喝多少都会对血管产生损伤,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唯一的办法就是不饮酒,而且要做到一口都不喝,何况是患有糖尿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