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型糖尿病(LADA)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这种疾病,每两个成年人就有一个得
TUhjnbcbe - 2024/8/5 20:15:00

年12月23号,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年)》。其中有这么一条:

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超过50%,大白话就是:已经有超出一半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

肥胖,不仅仅是一种疾病,而且属于营养不良!

屋主去年的一篇文章详细解释过这件事儿,麻烦客官自己动手复习一下吧,我就不再啰嗦了:测试一下,你对肥胖有误解吗?

超重/肥胖,直接关系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慢病可不能小觑啊!从心血管疾病到糖尿病到血脂异常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再到癌症,哪个不是罪受个没够、钱花个没够、心忧个没够、各种影响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呢!更何况,根据这次报告,我国同胞因为这些慢病而死亡的比例持续在增加……

前40年苦哈哈挣钱,后二三十年用挣的钱治病买命——现在的成年人,真是太南了

超重/肥胖,包括隐性肥胖(就是看上去体重正常,但是体脂率超标,上面旧文链接里也有相关介绍),是百病之源。所有的慢病,包括癌症,掰着手指头数一圈,几乎没有哪个能脱得开干系。

比如报告中提到的另一组数据: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5%,糖尿病患病率为11.9%,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8.2%——只要将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内,并对饮食做适度调整,这些疾病的症状与发病率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再比如,男性中高发的高尿酸血症,实现健康体重和腰臀比,不少人的血尿酸值就能有所改善。再比如,乳腺癌高危女性,往往是可以从减重和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中获益。

也正因如此,美国糖尿病学会今年更新的《医学诊断标准》里,明确强调:对于亚裔人种,具备一条以上风险因素的(比如有糖尿病家族史,或者有心血管疾病史、或者有高血压、或者甘油三酯高、女性有多囊卵巢……等等),只要BMI≥23就要筛查糖尿病!!(这在我之前的推文中也有详细解读)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么高的超重肥胖发生率呢?从我们个人角度,如何降低自身的风险、预防超重肥胖,或者将已经超标的体重“往回扳”呢?我个人觉得,在减肥这件事儿上,不应该一味着眼于方法,更不应该寻求快捷途径,一夜暴富和一夜暴瘦虽然不是完全没可能,但基本上是天方夜谭,且可能给你未来的人生埋下更多健康隐患。我们寻求解决办法的基础,是知其所以然——了解导致我们越来越胖的原因,更有助于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并长期坚持,避免反弹。

我们先来看看官员们在本次报告中的分析:

从人群层面来讲,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超重肥胖发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脂肪供能比持续增加,高油高糖能能量密度高、营养素密度低的食物摄入较多,蔬菜、水果、豆及豆制品摄入不足,主食精细化等等,导致个体能量摄入增加。另一方面,各个年龄人群的职业劳动程度普遍降低,出行越来越方便,电子产品普及导致了居民静态生活时间普遍增加,也导致了能量消耗的减少,能量摄入和能量支出的不平衡,是导致个体超重肥胖的直接原因。非常客观!

我个人还有几点补充,供大家参考:

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还是对超重肥胖的理解和认知不够。要么是不知道自己胖,要么是知道自己胖却坚持认为:世上可以有健康的胖子、或者坚持“热爱自己本来的样子”、或者认为只是胖一点儿并不会构成健康威胁……就这个问题,我想说:绝大多数人都选择听自己爱听的话。不是我们科普做的不够,而是你从内心深处就不愿意接受现实和面临挑战。如果你属于这类人,接下来的内容就不用再看了。但是,如果你日后需要医疗支持,相关专业的医护会在岗位上等你~怕苦怕累,管不住脑子收不住嘴,弯不下腰也迈不开腿。没有毅力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主观上放不下味蕾对高油高糖高盐的依赖,寄希望于快捷省力的体重控制办法,不想多花时间和体力增加能量消耗。简单来说就是:不自律,不愿意从根本上收住能量入口,打开能量出口。客观上,城市快节奏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压力及睡眠不足,扰乱了人体正常的作息节律和生物钟,进而干扰了代谢的稳定、影响了人体微生态(各种共生菌群)的平衡。而这些,会互为因果,反过来彼此加深不良影响,让我们逐渐发展成为“易胖体质”。代谢出了问题的成年人,一旦结婚生子,共同孕育出的下一代,还没降临到这个世界上就会被扣上超重肥胖风险的帽子。这是件无奈且尴尬的事儿,但是,遗传的力量就是这么强大。而如果孕妇在孕期继续不注意管住嘴迈开腿,孕期体重管理及饮食管理不当,吃错喝错长错体重,那么,胎儿还会因此进一步增加他们出生后人生后半程的超重肥胖风险……生命早期天,孕期只是起跑线的前三分之一,从出生到2周岁之间的这三分之二跑程,如若不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种疾病,每两个成年人就有一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