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型糖尿病(LADA)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糖尿病人群经常出现的八大心理误区,你有吗
TUhjnbcbe - 2024/7/13 20:26:00

心理影响生理,很多人都知道情绪的控制对身体很重要,但是依旧有很多人不能较好的调节情绪,比如糖尿病病人。糖尿病人一般会有以下八大心理误区,您或您身边的糖友有吗?如果有,一定要尽快调节过来,以免导致病情恶化。

一、无所谓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早期一般都没有什么症状,甚至还反常的红光满面,让别人觉得此人越来越健康。因此,对血糖高了这件事十分不上心,觉得无所谓,即使医生叮嘱要注意,也拒绝,甚至觉得自己很健康,是医生诊断错误了。

这种心态是十分要不得的,要知道一般糖尿病早期患者,如果发现得够早,调节饮食和加强运动,是完全可以将高血糖调节修复好的,所以糖友们一定不能对早期高血糖不以为然,不然恶化到一定程度,即使重视了,也可能难以恢复了。

二、害怕

有些人对糖尿病是不以为然,但是也有很多人对糖尿病充满了害怕之感。认为一旦得了糖尿病以后就什么都不能吃了,而且再也治不好了,最关键的是越往后还会出现很多并发症,想想都让人害怕。

如果有这种心理,糖友们也是需要转换心理的。首先需要加强对糖尿病的认识,糖尿病并不是难以治愈的,在医生和健康管理师的帮助下,尤其是通过系统的健康管理,是可以对糖尿病进行调节修复的,不必终生服药。而且糖尿病也不一定会折寿,患了糖尿病依旧长寿的人比比皆是。

三、悲观

有人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后,不仅会恐惧焦虑,还会很悲观,觉得自己再也什么都做不了了,医院,还要担心病情是不是没有控制好。

其实,会有这种情绪,也是因为对糖尿病认识不足导致的,所以一旦患上糖尿病,认真详尽的了解糖尿病的相关资料是很有必要的,不要自己吓自己,最好可以定期接受糖尿病教育,加深对糖尿病的认识。

四、抱怨内疚

有些人知道糖尿病是可能被遗传的后,就会抱怨自己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另一方面,也会对自己的子女内疚,害怕子女也会患上糖尿病。

这种情绪也是完全不必要的,如果已经患有糖尿病就要接受,然后再去想想怎么治疗好,而不是一味抱怨担心,如果担心子女患上糖尿病,就要督促子女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同时也要多监测血糖。

五、抗拒

很多人因为一直都对糖尿病有负面情绪,甚至会产生抗拒的行为和情绪,抗拒治疗、和家人医护人员对立,不配合子女的监督也不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这样的情绪肯定是要不得的,有病就医病,一定要配合治疗,不然怎么可能康复呢?

六、掉以轻心

有些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之后,血糖成功地下降至正常水平,就自认为病已治愈而自行停药,并放松了对饮食的合理控制,也不注意劳逸结合,直到血糖急剧上升,病情变本加厉时才后悔莫及。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反反复复可能使得疾患更加难以治愈,甚至带来致命危险!

所以糖友们在治疗有一定的效果的时候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要坚持,积极配合医生或健康管理师。

七、药物万能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当然是重要的,但过分依赖药物甚至迷信药物却又是要不得的。要知道,糖尿病的发生是在一定的遗传和环境背景下,由不良的生活习惯、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所致。因此,在服用药物的同时应重视平衡饮食、控制体重、劳逸结合、调适心理、锻炼身体、戒烟限酒等非药物疗法。

八、矫枉过正

有的糖尿病患者为了更快地“降糖”,于是不管医生和健康管理师的叮嘱,过量、过频的吃药,认为这样就可以较快的治疗好糖尿病,或者听说节食、运动对糖尿病有好处,就过度节食、过度运动,最后造成低血糖,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昏厥。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一定要适度,并且严格遵从医生和健康管理师的叮嘱。

1
查看完整版本: 糖尿病人群经常出现的八大心理误区,你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