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作为防治糖尿病的“五驾马车”之一,在控制血糖中的作用无可替代。很多糖尿病患者通过严格控制饮食和坚持适量运动还无法让血糖保持平稳,这个时候就需要降糖药物来进行辅助,我们所说的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然而很多糖尿病患者都对药物治疗存在着各种误区,今天塔哥就跟大家盘点一下这些误区,大家要引以为戒。
一、只依赖药物却忽视非药物治疗
治疗糖尿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缺一不可。临床研究表明,药物治疗要在饮食治疗和运动锻炼的配合下才能取得最佳的降糖效果。如果不控制好运动与饮食这一关,即便降糖药物再高效,作用也不会达到最佳。
很多糖尿病患者对这一点并不明了,认为多吃食物之后多吃一些药,就万事大吉了,这显然是不明智的做法。这种做法不利于血糖控制,容易使体重增加,加重胰岛素抵抗,而且还会加速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
二、用药断断续续
有一部分糖尿病患者,不是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而是完全凭自觉症状来决定是否用药,有些患者甚至擅自停药。这些做法也是大错特错的。
经过正规治疗后,糖尿病患者症状消失,血糖回到正常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经痊愈,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更不能放松,除了极少数轻症患者以外,绝大多数患者都需要继续用药维持,切忌擅自停药,否则,高血糖会卷土重来,病情会进一步恶化。
另外,不少2型糖尿病患者的口渴、多饮等自觉症状并不明显,因此,单凭症状来估计病情并不可靠。用药时断时续,不仅不利于血糖的控制达标,还会导致血糖波动(忽高忽低),非常不利于病情控制。
三、不根据自身病情用药
存在这个误解的糖尿病患者不在少数,它是很多患者的一个通病,具体来讲,就是听说别人用什么药效果好,自己就用什么药,而且越贵越好,显然这是不对的。
糖尿病用药非常强调个体化,应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胖瘦、肝肾功能状况、年龄等)来选择用药。别人用着好的药未必适合自己,当然,吃药也不能跟着广告走。最好的药就是最适合自己病情的药,并非新药、贵药。
还有医院找医生太麻烦,因此,就凭自我感觉没什么不舒服而且尿糖不高随意调整用药,其实这种做法更不可取。
血糖的高低与自觉症状的轻重或尿糖的多少并不完全一致。有时血糖很高,却没有自觉症状,甚至尿糖也可以不高。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根据血糖评估糖尿病的控制情况,不能随便调整用药。
四、降糖心切而大量服药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降糖心切,往往擅自多药联合,超剂量服用,恨不得一两天就把血糖给稳定下来。这样不但使药物副作用增加,而且容易引发低血糖,严重时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事实上,人体内环境对血糖骤降很难一下子完全适应,所以,控制血糖不能急于求成,应当稳步下降。事实上,医生会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提供最佳的药物搭配方案,所以千万不要擅自增加药量或者擅自联合用药。
五、同类药物联合应用
口服降糖药种类繁多,每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同类药物作用机制基本相同,原则上不宜联合应用。
同属一类的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能会引起两败俱伤,结果降糖效果没增加,副作用反而会增大。诸如“二甲双胍+苯乙双胍”、“消渴丸+优降糖”、“美吡哒+糖适平”等,均属此类不恰当的联合用药。
六、频繁换药
许多患者服药没几天,见血糖、尿糖下降不满意,就觉得自己使用的药物没有效果,于是频繁换药,这种做法也是不合适的。
任何事物的转变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也一样。药物的使用只有达到有效剂量和一定时间后才能充分发挥药效。比如胰岛素增敏剂需要服用一个月以上才会达到最佳的降糖效果。所以,不要轻易认为某种药物无效而随意更换它。
糖尿病患者要根据血糖逐渐调整服药的剂量,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理想,再考虑换用其它药或与其它药联合应用。
七、光吃药不复查
在临床上,经常能够见到这样一些患者,他们一直在坚持服药,但是还是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只注意到了服药的重要性,却忽视了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光吃药却不复查,这是糖尿病患者的大忌。临床研究发现,许多磺脲类降糖药(如优降糖)的疗效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医学上称之为继发性失效。有些患者不注意定期复查,觉得治疗一直没间断,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但若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实际上形同未治。所以有的患者虽然一直吃着药,后来还是出现了并发症,原因就在这里。
医院化验一下血糖,可以了解药物的疗效,而且血糖化验结果是选择药物和调整药量的重要依据。
八、认为中药根治糖尿病
在一些广告中,我们有时会听到“中药能根治糖尿病”,事实上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患者切勿盲目轻信。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目前都还没有解决糖尿病的根治问题。我们知道,长期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因素,但从降糖的效果来说,中药远不及西药,因此,用中药来降低血糖并非上策。
不可否认,中药在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因此,糖尿病治疗主张中西医结合。
九、惧怕使用胰岛素
许多患者认为使用胰岛素会“上瘾”,使用胰岛素之后就会形成依赖性。事实上,这种想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实际上,任何人都离不开胰岛素,胰岛素是我们自身产生的、调节新陈代谢(尤其是糖代谢)所必需的一种生理激素,至于是否需要补充胰岛素,这取决于患者自身胰岛素的分泌水平。如果胰岛B细胞功能完全衰竭,则必须终身使用胰岛素;倘若患者的胰岛B细胞尚有部分功能,这时用胰岛素就等于让胰岛细胞得到休息,等血糖稳定后,便可停掉胰岛素改用口服降糖药。
由此可见,用与不用胰岛素完全取决于患者自身的病情,根本不存在“用了胰岛素就会变成胰岛素依赖”的问题。有学者主张应尽量早用胰岛素,而不是等到病情严重了再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