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则“29岁女生患上爆发型糖尿病”的新闻冲上了热搜。
新闻中的这位女生,突然出现口干腹痛头晕等症状,被送入ICU抢救。医生诊断后,发现她多脏器出现衰竭,已患上暴发性1型糖尿病。
医生称,这位病人入院前几天曾喝十几支甜饮料,平时还经常喝奶茶,这才导致她突然患病。
29岁、喝奶茶、糖尿病,这几个元素组合在一起,可炸了锅了。
要知道,当代年轻人中,靠“奶茶续命”的可大有人在。而糖尿病,在大众眼里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
喝几杯奶茶,就能让一个本该健康皮实的年轻人得糖尿病?!
由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今糖尿病已经变得越来越“低龄化”,再也不是老年人的专属。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是11.2%,相当于每人中就有11人患糖尿病,是世界上糖尿病第一大国。
1、高糖饮食
高糖食物不止包括甜品、奶茶等能带有甜味的食品。米、面、粥等精制淀粉类主食,都属于葡萄糖爆表的食物。
而这些食物在中国人的饮食又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平时摄入了过多的主食,身体就需要不断分泌胰岛素来调节血糖。
长此以往,会导致胰岛细胞被破坏,引起代谢障碍,进而引发糖尿病。
建议:降低主食在饮食中比例,加大低脂肪肉类(牛肉、鸡肉、鱼虾肉)的比例;戒掉加工零食和奶茶,如果觉得嘴馋,可以吃黄瓜、樱桃等升糖指数较低的水果。
2、缺氧
糖尿病与缺氧,可以说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
长期的高糖饮食,会破坏体内的线粒体平衡,损伤内皮,导致局部缺氧。
而缺氧,又会导致血管携氧能力不良,影响血液循环和身体代谢,进一步催化糖尿病。
现代城市居民,长期生活在封闭的室内,氧气摄入本就较低,再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缺氧已成为通病,这导致城市居民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攀升。
建议:医院或健康中心进行微高压吸氧。通过补充细胞氧气,来提升身体代谢能力,以预防糖尿病,或避免病症进一步加重。
3、缺乏运动
有时我们摄入的食物并不多,只需要辅助一定的运动量,就能正常代谢糖原。
然而,很多人每天的生活都是在床与椅子上无限循环,在公司走动几步就是唯一的运动。
由于严重缺乏运动,只能依靠身体本身的代谢处理葡萄糖,身体机能超负荷运行,这又会进一步提升患糖尿病的概率。
建议:与健康人群不同,糖尿病患者或有患糖尿病风险的人群,需每天保持运动。在饭后1-2小时进行运动,能起到降糖的作用;运动时间应该维持在30分钟-1小时内。
写在最后:
一旦患上糖尿病,终身都要与药为伍;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年轻,就忽视对身体的保护。与其后期治疗,不如通过健康的饮食、积极的运动和定期吸氧,及早预防糖尿病。保护身体,才是我们最大的“事业”。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