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是在一天中选择最佳时机做日常活动锻炼”、“把车钥匙和火柴藏起来,同时保持周围环境的安全”……
9月21日,广州友好老年公寓在庆祝中秋佳节的同时,特别隆重举办了第7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AD)日宣传活动。有照护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经历和经验的汪正阳和余如英现身说法,希望家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家属要勇于面对、积极帮助患者。
老物件唤醒长辈们的记忆
“这叫什么名字?”、“这是做什么用的物件?”、“阿姨您真棒!”、阿伯好厉害呀!”,在21日的活动现场,社工和志愿者正在协助一些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开展老物品辨识活动。
他们一边提问,一边引导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努力回忆过去生活中的场景,还一边鼓励答对老物件名称及用途的老人。
其中,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能大致准确地指认老物品名称及用途,有的还能用手比划配合回答,惟妙惟肖,让人会意开心;
有的认识一半,表明老人正在逐渐丧失部分记忆;有的则完全不能辨认他们曾经用过的物品,说明阿尔茨海默病症比较严重了。
参加现场活动的除了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还特别邀请了20多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其家属和护工参加,不少积极支持与帮助的公寓员工和老年志愿者也参与了活动,总计多人。
现场还有指导老师司徒伟英带领轮椅唱歌小组的特需老人们演唱经典老歌,大家都非常开心,气氛十分热烈;
社工张慧虹带领现场老人们做益智健脑手指操。老人与护工们都跟着做,十分认真又开心。
社工和志愿者向与会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其家属和护工赠送了月饼、苹果,表达节日祝福和平安幸福之意;
在他们的协助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除了品尝月饼、水果等美食,还参加了夹乒乓球、掷骰子、翻牌看图说字等有奖趣味活动。
家属心得:尽可能让患者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对于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的家属来说,他们要承受着比患者更多的压力。如何面对、如何照护,是家属们最关心的话题。
院方主持人请有照护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经历经验的汪正阳阿姨和余如英阿姨现身说法,希望家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家属要勇于面对、积极帮助患者。
家住龙南B房的汪正阳阿姨今年87岁,丈夫*瑞生92岁,患老年痴呆症,退休前是教师、校长,目前由楼层护工班轮流护理。
汪阿姨护理阿尔茨海默病颇有心得体会。她介绍说,最好是在患者一天中状态最佳的时候做日常活动锻炼。由于患者丧失了一些生理功能,要让患者尽可能多的参加适宜的家务活动和户外活动;尽可能多的让患者自己独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要切记让患者远离可能的危险因素,像把车钥匙和火柴藏起来,同时保持周围环境的安全。对于正常人来说可能是安全的东西,但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就可能是极其危险的事物。
护老院房余如英阿姨现年78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不能直立走路;她丈夫陈德坚已经86岁了,患老年痴呆症多年,目前由楼层护工班轮流日常照料,属于一级护理。
有时侯看见楼层护理员较忙时,余姨就主动协助护工照顾陈伯,常说:“你们先忙别的吧,反正我有空,我给老伴喂喂饭,喂喂水,喂喂水果。”
陈德坚、余如英夫妻恩爱,他们是年6月2日入住广州友好老年公寓的。余如英尽管自己年老多病,丈夫又痴呆,但她生性乐观开朗,勇敢面对,笑口常开。
专业人士心得:先照顾好自己,再去照顾病人
友好机构失智失能区担任护理班长刘小艳,照护经验极为丰富。她向参加活动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家属和护工传授有关阿尔茨海默病日常护理知识与技巧:要保证患者适当的体力运动,适宜的营养供给;社交活动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也是很重要的。
“作为患者的护理人员,重要的是应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根据生理和情绪极限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应该照顾好自己,并适当的保持精神放松。”
常务院长张慧清表示,通过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宣传活动,目的在提高全体员工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和护理水平,提倡用科学的防治方法、强调用优质的照护服务,尽最大努力,帮助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其家属,打破无助与绝望的坚冰,让老人继续享受有品质、有尊严的生活,享有参与社会家庭活动的权利,与所有入住老人一起向幸福养老出发,别让身边最爱的人变成“熟悉的陌生人”。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欣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欣
通讯员:罗建辉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