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型糖尿病(LADA)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这些可敬的援沪大白今日回家来听听他们难
TUhjnbcbe - 2023/8/26 18:48:00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张颖颖记者何丽娜

4月3日,医院17名医护人员加医院医疗队六队(杭州队)医院。5月24日,该医疗队圆满完成援沪任务,顺利返杭。

今天(5月31日),他们结束隔离回家,让我们通过白衣天使们的自述,重温这段难忘的日子。

应嘉

4月初,医院选派17名医务人员组建成援沪医疗队,编入杭州队赶赴上海抗疫。

在上海的50多个日夜里,时间紧、任务重、风险高,队员们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全力守护上海。

致敬每一位市一的优秀队员:去时满腔热忱无惧无悔,离时不辱使命保一方无恙。春去,夏回,愿天下平安,上海加油,市一加油!

储华英

年1月25日,我以“护理人”的身份出发支援武汉抗疫;年4月3日,我以“感控人”的身份出发支援上海抗疫。

相比两年前,我感觉这次压力更大:驻地酒店的管理,方舱布局的改建,工作流程、制度的完善与落实,感控的培训与考核,意外事件的应对与防范等等……一路走来,遇到各种困难,但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最终都完美解决。面对疫情,我们无所畏惧。

董双勇

回想过去52天的日日夜夜,各种场景历历在目,不觉间泪水已湿润了双眼。

方舱里的一幕幕在脑中闪过,有初次开舱收治病人的不知所措,有挥之不去的恐惧和焦虑,有失眠后剧烈的头痛,有腹泻、腹痛后身体的不适,有防护服里被汗水和尿液的浸湿纸尿裤,也有夜深人静月亮伴我们出发,朝阳伴我们疲惫而归。

苦涩些许,但更多的是感激、感动。很多人把方舱作为安身的避风港,每当我们送走一批又一批的转阴患者,感觉特别欣慰。

夏俊波

回想起舱内的52个日夜,医院医院,每一天都要面临新的挑战:从完善工作制度到优化工作流程,从救治病人到加强个人防护,医护齐心协力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我们忘记了恐惧,忘记了疲劳,忘记了伤痛,只有一个信念:用心守“沪”,做好每一项工作,迎接战疫胜利的到来!终于,我们用近2个月的坚守迎来了上海疫情的动态清零。

包晓青

在疫情面前,我们不是旁观者,而是逆行者。回想起援沪的52天,心里有颇多的感触,很荣幸成为其中的一员。

作为感控护士的我,总忙碌于方舱内外各个不起眼的角落,身边除了消*液、垃圾桶,就是消*机,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治病救人,却每天和病*面对面拼力“交战”,这是一条“隐蔽的战线”,面对的是看不见的“敌人”。

在方舱里,我也遇到了很多乐于助人的“活雷锋”和小天使,帮助我们收拾垃圾、分发口罩及食物,还有小朋友为大白们献舞,一幕幕都令人感动。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考验,也是一种历练。

姜嘉嘉

在方舱的日子里,我体会到了人生五味:酸来自和亲友短暂的分离,甜来自战友和患者的鼓励,苦来自无数夜以继日的经历,辣来自社会面清零的胜利,咸来自汗水浸湿的防护衣。这次疫情之下,大伙并肩作战,筑起了疫情的人民防线,也正是这次独特有意义的经历,让我坚定自己学医的初心:敬佑生命,救死扶伤。

翁晓飞

4月上海疫情来势汹汹,一夜之间,上海按下了暂停键。作为科室的中坚力量,作为一名呼吸治疗师,作为急重症护理梯队成员中的一员,我义无反顾选择驰援上海。

在方舱内工作时,很多事情都要从头学起,大家通过不断摸索、学习、最终克服重重困难。

在这些日夜里,我们一直坚守,有过喜悦,也有过心酸和委屈,但看着一名又一名患者治愈出舱,心里也是说不出的开心。

我们逆风而来,守“沪”一方平安,在最好的年纪做最有意义的事,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留遗憾!愿山河无恙人皆安!

汪丽虹

援沪期间,为更好地投入工作,我克服身体极限,在防护服、隔离衣、N95口罩下,常8小时不吃不喝,但我从不喊累,从不言退缩,护佑好每一个生命,打赢疫情防控战,是我心之所系。

四月,我抬头挺胸,大步向前,邂逅那个追寻梦想的自己;暖暖的五月,身上的疲惫已被暖阳烘干。无论在哪里,我都会全力以赴!

张露城

在上海的52天里,每晚的八九点钟,是我内心最忐忑不安的时候,我反复查看手机的健康码——因为只有绿码,我才能跟队友继续并肩作战;每次上班之前的4小时,我不敢再喝水。每当我们穿上防护服,踏进方舱,这是最“危险”,也是我们信念最坚定的时候,因为舱内的病人给予了我们力量和温暖。

徐洋

在上海的52天援助行动中,我们由开始的彷徨到习惯后的勇往直前,所经历的磨难只有我们自己心里清楚:需要多么仔细,多么小心翼翼才能完成任务。

而当八九个小时戴着N95口罩不吃不喝已成为常态时,我们就已经知道,胜利已在眼前。

欢呼上海救援的成功!感谢单位的时时挂念!杭州,我们回来了!

葛华英

出征援沪仿佛就在昨日,从满怀牵挂与迷茫踏上征途,到圆满完成任务离沪回杭,有太多的感动。

在方舱里我做过总务、物资管理员、责任护士、清洁岗监督员,变的是工作,不变的是坚守。我很自豪,作为“市一人”,能用专业“沪”舱;作为糖尿病专科护士,能为方舱的糖友们制定个性化控糖方案,帮助他们平稳渡过这段特殊时期。

此次援沪工作将是我人生中浓墨淡彩的一笔,它将铭刻在我心灵深处,而结束亦是开始。

陈竹芳

此次援沪任务中,我担任浙江省援沪医疗队六队(杭州队)第一组的护理组长。工作中,我以身作则,带领组员们克服重重困难,不断探索工作模式,不断总结积累工作经验,积极协助领队制定工作职责和相关流程。

期间,我也时刻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些可敬的援沪大白今日回家来听听他们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