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糖尿病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失或作用缺陷,导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等代谢异常。
如今,糖尿病在中老年人群中也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糖尿病患者必须严格控制血糖,否则就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危及人的生命。
发现糖尿病之后应该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改善,只有控制好糖尿病的发展,才能避免血糖升高。而糖尿病或会给身体发出暗示,当有这些症状时,或表示糖尿病发展严重,不妨了解。
01关于糖尿病
1.空腹血糖:空腹血糖的正常值是7mmol/L内,如果超过正常值,可能是糖尿病。
2.餐后两小时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正常值应当小于11.1mmol/L,如果超过正常值,可能是糖尿病。
3.随机血糖值:随机血糖的正常值也是小于11.1mmol/L,如果患者没有糖尿病的症状,一般需要不同日的两次血糖值来进行诊断。
1.饮食结构
高脂肪饮食可抑制代谢率使体重增加而肥胖。肥胖引发2型糖尿病常年食肉食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常年素食者。
主要与肉食中含脂肪、蛋白质热量较高有关。所以,饮食要多样化,以保持营养平衡,避免营养过剩。
2.活力不足
体力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使高胰岛素血症缓解,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因此,体力活动减少已成二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
3.遗传原因
糖尿病是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的,如果父母都是糖尿病的患者,那么子女患有患糖尿病的概率将会增加百分之五左右。
如果父母只有一个人患糖尿病,那么孩子患有糖尿病的几率会相对低一些。糖尿病属于隔代遗传,也不一定会直接体现在自己孩子身上。
4.免疫力下降
当机体免疫细胞下降,会导致T淋巴细胞比例失衡,T淋巴细胞是释放抗原的重要细胞。
T淋巴细胞与靶细胞相结合后,能形成机体所需的抗原。T淋巴细胞减少会导致我们抵抗糖尿病的抗原减少,增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5.肥胖
2型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总数90%以上,其中绝大部分是因为肥胖导致的。长期的肥胖会逐渐出现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量增多。
一旦胰腺分泌的胰岛素不足以控制血糖,就形成了2型糖尿病。糖尿病升高的血糖,又会对胰岛细胞功能造成影响,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进一步下降,血糖进一步升高。
02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表现
1.视力下降,眼底出血
糖尿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视力减退,视物模糊以及眼前有黑影飞动和闪光感。如果病情继续恶化,就会导致患者的眼睛底部出现毛细血管增多。
新生血管大量出血,甚至失明等严重情况。因此,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视力下降,眼底出血等症状时,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而造成严重后果。
2.尿液泡沫多
在糖尿病发展过程中患者的肾脏也会受到损伤,如果受到高血糖的影响导致肾脏部位的血管硬化,有可能就会影响肾脏健康。
很多人在排泄尿液的过程中出现了蛋白尿,明显的特征就是尿液有很多泡沫,且不易消失,留意到这种现象时不可忽视。
也要通过合理的方式控制血糖,血糖恢复平稳状态,血液中糖分含量减少才能防止蛋白蛋白尿现象明显。
3.肢体麻木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发病之后肢体的麻木感越发明显,说明身体健康受到威胁,可能是疾病加重的信号。
因为在血糖明显升高的过程中会导致微血管发生病变,在这些血管病变之后局部的循环受阻,血液无法第一时间提供到身体需要的部位。会让肢体的循环受阻,进而产生麻木感。
4.常便秘腹泻
糖尿病人如果经常出现便秘或者是腹泻情况,也可以视为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一种有效。糖尿病患者可能会表现出顽固性便秘,有的患者会出现无缘无故的便秘。
还有一些患者更加惨烈,出现便秘和腹泻交替进行的症状。这很有可能是因为患者自主神经病变所引起的。
03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原因
1.饮食不规律
平常三餐不规律,进入血液中的血糖就会一会高一会低,这会让分泌胰岛素的胰腺β细胞长期受脉冲性高糖、高脂肪的“摧残”。
这样的话,更导致胰岛素分泌的异常。建议应该少食多餐,一日三餐定时定点就餐。
2.经常性熬夜
经常熬夜,除了会使人精神不济,影响第二天工作和生活之外。还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内分泌失调,就会引发激素分泌紊乱。
人们就会不自觉地吃下太多的东西,造成肥胖,这就是造成糖尿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所以想预防糖尿病,必须要少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3.不爱运动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现在很多时候也不需要经常走路,出行就可以打车,然后也有电梯,也不需要怎么爬楼。
所以造成了大家的运动量减少,其实控制饮食以及坚持锻炼,都是远离糖尿病的好办法。坚持运动可以帮助控稳血糖,帮助平稳体重。
4.对药物依赖过度
药物只是综合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不注意控制饮食、不注重运动,即便药物再好也很难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
因此,治疗糖尿病不能完全依赖药物,还要注意饮食、运动及心理调节。如此一来,才能正确预防其他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