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王大爷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摆弄花花草草,嘴里哼着小曲儿,生活好不自在!路过的隔壁刘大爷看见王大爷在摆弄花草便走过来打算聊上几句,聊着聊着,王大爷见刘大爷眉宇间似有愁容,便问道“老刘,最近身体怎么样?”这个问题正中刘大爷的痛处,刘大爷慢吞吞地说“前天检查出来糖尿病了,这可怎么办啊!”王大爷见刘大爷愁眉不展,便说“其实我患糖尿病也有五年了,但这些年一直没有并发症出现,今天我教你几招,准保有效!”刘大爷听罢,直呼感谢,卷在一起的眉毛也仿佛舒展开了一些,走的时候还请王大爷去他家吃饭。
王大爷的妙招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防治好糖尿病的诸多并发症呢?今天让我来为大家揭秘一下!
一、糖尿病到底有什么可怕的?
糖尿病是个典型的代谢类疾病,它的最主要特征是“三高”之一的高血糖。长期的糖尿病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损害,血糖值超标会造成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损伤,尤其是对心血管、肾脏和神经的损伤是极大的。
经过科学检测,对于人体的血糖值,正常的血糖值是空腹时小于6.1mmol/L、餐后两小时小于7.8mmol/L。
通常,人们通过自身体内的激素分泌和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就可以正常控制血糖值。但是往往会有一些人身体的激素和神经调节紊乱,这种情况下对于体内的血糖的控制便显得力不从心了。对于糖尿病的诊断一般采用测血糖的方式,当出现空腹大于等于7.0mmol/L、餐后两小时大于等于11.1mmol/L,基本上就可以确定患有了糖尿病。
对糖尿病的分型是很重要的,你知道你的糖尿病是什么类型吗?
常见的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体内分泌的胰岛素变少了,胰岛素缺乏而引发了糖尿病。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的原因是胰腺β细胞的受损,胰腺免疫细胞的损伤原因有很多种,比如自身的免疫系统的功能受损、遗传以及有一些病*感染而诱发的。
1型糖尿病比较常见于儿童、青少年等三十岁以下的人群。1型糖尿病的特征在于它往往比较急发,会出现口渴、多饮多尿多食、体重骤然下降的症状。而且,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缺失,必须要通过外部手段获得胰岛素供给,所以1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相对于1型糖尿病而言,2型糖尿病在人群中的比例要大得多,糖尿病患者中有90%以上的患者患的都是2型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绝对缺乏胰岛素不同的是,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分泌的胰岛素量是正常值或者相对性的缺乏,而造成糖尿病的原因则是胰岛素的抵抗以及胰岛素的相对性缺乏,而其中大多数是胰岛素抵抗造成的。
胰岛素抵抗的意思就是虽然体内胰岛素的量是正常的,但接受胰岛素、让胰岛素产生作用的受体受到了损害,这种情况下,体内注射再多的胰岛素也是难以产生作用的,因此2型糖尿病又被叫做“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表征同样有多饮多尿多食,而不同于1型胰岛素,2型胰岛素患者有很大概率由于越来越多的饮食摄入而发生身体肥胖的现象。2型糖尿病也同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特性!
除了1型和2型糖尿病,还有一些特殊性的糖尿病,比如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是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的高血糖症状,在妊娠期被确诊为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多发于大年龄、有家族遗传史、孕期饮食结构不良、孕期活动不良的孕妇。如果过往有不良的孕产经历,比如流产、死胎等等也很容易引发妊娠糖尿病。保持良好的饮食结构、保证孕期的合理运动能够对预防妊娠期糖尿病有很好的效果。
糖尿病最令人恐惧的是它带来的并发症,目前糖尿病是已知的并发症最多的病症之一,截至目前已经发现了多种糖尿病的大大小小的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包括慢性和急性并发症,其中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最痛苦、最致命的并发症。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以及神经系统病变等等。大血管并发症就是指心脑血管以及下肢血管病变;微血管并发症包括肾病和眼部疾病;神经并发症主要是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异常。
但是,只要掌握一些方法,对抗糖尿病并发症的折磨是非常有效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到底有哪些方法可以对抗糖尿病。
二、你吃对了吗?
一日三餐是我们日常饮食的传统习惯,我们的营养物质要从每日三餐中去摄入,所以我们的日常饮食是至关重要的。饮食对正常人来说都是如此重要,那对于血糖值超标的糖尿病患者当然更加重要了!
糖尿病患者要时刻控制好自己的饮食,减少糖类的摄入。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糖类主要以碳水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主食中,比如大米、面粉以及红薯、马铃薯等等。所以糖尿病患者对自己的主食控制要更加重视。米饭和面粉是细粮,升糖指数很高,不利于患者控糖。而糖尿病患者应该选用全麦、荞麦、黑米这些升糖指数低的食物摄入,多吃些粗粮。
除了主食之外,蔬菜类要多摄入绿叶蔬菜,比如菠菜、花椰菜、芹菜以及青椒等等。日常饮食中,水果富含维生素,也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应该吃一些含糖量少的水果,比如苹果、梨、桃子等等,而对于诸如西瓜、荔枝和菠萝这样的高含糖量水果要尽量避免。肉类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对于人体同样十分重要。糖尿病患者也要适当地摄入肉类,肉类对于糖尿病的影响并非很大,只要选择干净的肉类食材就可以了,但要注意的是,像肥肠这样的高脂肉类还是要尽量避免。
饮食是大多数病症的最基本的影响因素,很多疾病可以通过饮食来进行调节和缓解,糖尿病自然也不例外。
三、快动起来!
运动是保障人体机能的重要方式!适当、合理的运动可以有助于增强心肺能力、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促进新陈代谢、降低体脂。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适当地进行一些运动是非常有助于降低血糖、预防并发症的!
常言道,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虽然这句话并不是十分科学和准确,但也一定程度反映了运动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是巨大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尝试在清晨或者晚间进行一些跑步运动。但对于体重较大的患者就不适合跑步运动,这样会伤害到我们的膝盖!对于身体肥胖、体重较大的患者,建议尝试一些不伤膝盖的室内运动,或者进行游泳运动。对运动实在没有天赋的糖尿病患者,在饭后散步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进行任何运动都要强调运动的强度不可以过大,在运动的过程中要掌控好自己的身体状态。比如说,在跑步运动中,你只跑了1公里就心跳过快、难以维持了,那就不要非得学别人跑3公里或者5公里。运动强度可以在身体慢慢适应的过程中逐渐增加,比如今天你能跑1公里,坚持一周之后,你的身体适应了强度,你可以跑2公里,在此之后随着时间可以逐步增加强度直到身体上限。
四、药可真不能乱吃!
糖尿病患者最常服用的药物就是降糖药了,降糖药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平衡,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首先,降糖药的服用要遵循疗程进行。一般来说,医生对于糖尿病患者开出的降糖药物是足疗程的,一定要按照医嘱服用整个疗程,万万不可以在血糖稍微降下来点就不吃了,无论如何,医生开出的降糖药是要持续整个疗程不间断服用的。如果随便服降糖药,会造成血糖大幅度回弹,短时间内的血糖大幅升高对身体各器官,尤其是肾脏,会有很大的影响!
其次,可以尝试中西结合用药。中药和西药是两种不同的体系,在实现降糖效果上也是各有所长,二者结合可以达到互补的作用。比如对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服用西药的同时服用一些丹参、*芪、人参等中药,可以补气血、活血化瘀,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十分显著,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最后,糖尿病患者在服用一些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时,要慎重选择。这是因为,有些药物对于血糖有升高的作用,比如避孕药、肾上腺素、生长素、异烟肼等等。这些能够升糖的药物如果一定要服用,那就要掌握好剂量,多咨询医生,遵循医生的建议,而且在服用这些药物的同时要监测好血糖值,如果血糖值一场要立刻停止服用并就医。
总结:
糖尿病困扰着太多人的正常生活,高血糖对心血管、肾脏、神经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糖尿病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里是一个非常难治的“绝症”,甚至有人称糖尿病为“不致死的癌症”。这句话自然是错的,首先,糖尿病并非癌症那样不可自我控制,其次,如果糖尿病得不到很好的控制,一样可以致死的!对于糖尿病,如果我们能够掌控一些科学的方法,我们就可以对糖尿病的并发症进行有效的防治。
第一,要注意好饮食,检查好日常摄入的食材的含糖量,对主食进行合理的控制,选择含糖量较少的蔬菜水果;
第二,要适当运动,降低体重,避免肥胖的发生;
第三,要科学服药,遵照疗程,遵循医嘱,尝试中西结合,避免服用可以升高血糖的药物。
只要掌控以上几招,我相信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能够控制好自己的血糖情况,对于可怕的糖尿病并发症也会有一个很好的防治效果。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每天规律的血糖情况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够健康、稳定、科学地降低血糖,祝大家血糖早日下降,身体早日健康!这次的科普就到这里了,如果有什么需要补充的,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