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双目失明,身患尿*症,
丈夫三年不回家不管不问,只能靠七旬的父亲扶持。
一家人生活潦倒,丈夫不仅不帮衬还贷款高消费,
担保人写成残疾的妻子的名字。
张太珍
夫妻两个之间到底有什么矛盾?
妻子身患重症,他又为何数年不归不管不问?
是什么牵绊住了他的脚步?
这个看起来干活麻利的女人叫做张太珍,
张太珍在麻利的做家务
以前的她是家里的独生女,
在农村家中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本就不多见,
更何况还是只有一个女孩。
然而,在“重男轻女”的上世纪农村,
张太珍却从小就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很是疼爱她,
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她成长。
在父母的守护下张太珍长成了一个漂亮、爱笑、开朗的健康姑娘,
后来在年,张太珍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丈夫*有奎。
开朗、纯真的小姑娘和老实质朴的小伙子,两人相聊甚欢,迅速坠入了爱河。
张太珍
可是两人的恋爱就这样一直谈了很久,
张太珍觉得时机成熟两人可以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了。
可是此时的*有奎却犹豫了。
张太珍不解地问;“怎么了?为什么不能结婚?难道你不喜欢我?”
老实的*有奎一时急得说不出话来:“不是的,你误解我的意思了。我家里条件不好,可能拿不出彩礼。”
*有奎的母亲
张太珍知道之后却轻轻一笑,在她看来贫穷并不能阻挡两个真正相爱的人,
穷怕什么?只要能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不算什么。
可是张家的父母却不这么想,自己就这一个女儿,从小娇贵的养大,
怎么会忍心送她去吃苦呢?
可是架不住女儿喜欢,他们提出了一个条件:两人在一起可以,但是*有奎要做上门女婿。
张太珍还打算和父母再争取一下,
毕竟对很多人来说是不能够接受当人家上门女婿这件事的。
张太珍害怕她跟*有奎之间的感情会断送在这里。
但是,张太珍没想到的是*有奎和*妈妈竟然答应了。
*有奎的家境本来就不是很好,
家里面有两个儿子,两个儿子之间仅仅差了两岁,
两个以务农为生的老人,辛辛苦苦攒了半辈子的钱也只够给给一个儿子操办婚礼,
大儿子结婚就花光了老两口的积蓄。
对于小儿子,他们实在是没有能力去为他操办婚事了。
虽然愧疚,但两位老人也无可奈何,
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农民,挣不来大钱给儿子。
虽然在传统的观念里,做上门女婿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情,
但是*家除此之外再无它法,
他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打一辈子光棍。
与现实相比,面子算什么?
就在两边的父母协定下,婚礼就正式准备起来了。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在年10月,小情侣之间又迎来了一大考验。
那一天张太珍像往常一样在家里做着家务,忽然眼前一黑,
张太珍以为自己低血糖犯了,
可谁知,她的视野越来越模糊,最后直接昏倒在地上。
张家爸妈看到之后吓哭了,连忙开上自家的车医院,
检查结果得知:糖尿病
很多人听到糖尿病不以为然,感觉就是一种很常见的病症,
就好像低血糖那么简单,
可其实糖尿病如果控制不好就演变成尿*症。
更何况张太珍的糖尿病是属于比较严重的Ⅰ型,
这种病只能一直依赖于胰岛素的治疗,
就是说不出意外,张太珍的后半生都要在打针之中度过了,
胰岛素的治疗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对以后的家庭来说都会是一笔经济的负担。
这对新婚在即的情侣两个可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有奎会不会嫌弃自己的呢?
他虽然家里穷但是是健康的啊,可自己以后注定要与疾病相伴了。
张太珍一度纠结到底要不要告诉*有奎这个消息,
她真的害怕自己会被丢下,
虽然情有可原,但是......
思前想后,张太珍还是决定和盘托出,她还是决定诚实相待。
“我得糖尿病了,刚查出来,属于比较严重的那种,以后吃药什么的肯定是避免不了的。
你要是在意或者是有顾虑,你可以选择后悔,没关系。”
可是张太珍没想到*有奎听到她的病后居然安慰她:“没事,别怕这有什么事,没关系的。”
一句许诺,一句“没事”让张太珍的心落了地,
让她认准了这个质朴的男人。
更让她从内心坚定了要和丈夫一起好好过日子的想法。
年11月,民*局的红戳盖下,两人正式成为了合法夫妻。
本以为结婚之后的日子会是像张太珍想的那样:夫妻二人互帮互助,互相扶持,儿女成双,生活幸福美满,日子越过越好。
可是没想到的是,生活并不是张太珍想的那样如意,
结婚照
而眼前这个看起来老实可靠的男人也并不是他的“真正面目”。
一开始*有奎还算一个合格的丈夫女婿,
对于自己入赘的身份,*有奎很是“懂事”,
他对岳父说:“以后无论生几个孩子,都跟你们姓张,都跟我没关系。”
张太珍的爸爸
这让张家人对他很是满意。
婚后,*有奎在外地搞起了装修工作,
而张太珍则在村子里开了一家理发店,
挣点收入维持自己的看病和生活。
可是时间长了,
张太珍总觉得刚刚新婚两人就分离两地很是不舍,
于是张太珍就陪着*有奎来到了石家庄一起打工。
*有奎外出做工,张太珍就在家操持家务,
由于年忽然怀孕,张太珍才又回到家,
为了方便照顾儿子小虎,张太珍就又重新开起了理发店。
当时二人都对未来的日子怀着期望,
*有奎承诺给张家:“三年之内就给咱家盖一座新房子,全村最好的那种。”
张爸爸对这个女婿很满意,
觉得他是个孝顺老实的孩子。
可是就是结婚14年后,张家别说房了,就连一块刚添置的新砖头也没看见。
张父
相反*有奎还欠他岳父一万块钱没还。
你一定会很好奇,*有奎夫妻两个赚的钱呢?
怎么到头来还欠了老人家的养老钱?
张太珍每天都要去打胰岛素,
自己在理发店挣的钱也就勉强顾住自己,
而*有奎就更别提了,
很少能够在*有奎的手里见到余钱。
*有奎从结婚后一开始的两三个月回来一次,
到后来的半年、一年一次,
到最后三年都不回来见妻子一面。
可无论多久回来一次,*有奎每次都是两手空空的回来。
张太珍也觉得很纳闷,按理说丈夫在外打工,
如果正常的话一个月可以有五千左右的收入,
他在外就一个人,一个男人能花多少钱呢?
怎么每次都剩不下钱?
甚至有时候连回去的路费都要朝母亲要。
家里一个糖尿病病人,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的花销,
全靠张太珍年迈的父母帮持着。
更不幸的是,不知道是不是由于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
又或是因为父亲摔断腿导致的急火攻心。
反正自年之后,张太珍的眼睛就失明了。
可是就算是这样*有奎也从未回来看过一眼自己的妻子和儿子。
麻绳专挑细处断,失明的张太珍遇到不靠谱的丈夫也就算了,
在爹妈和婆家的帮助下日子还算勉强过得去。
可是两年之后,张太珍的母亲也去世了,
巨大的痛苦再加上病情的发展,
张太珍患上了尿*症。
一个星期两次,
一个月就要花上一笔不少的费用去做透析控制病情。
而*有奎呢?
根据张太珍说,他在外面独自一人潇洒地过日子,全然不管这一家老小。
每年光抽烟就要抽掉一万多块钱的,
*有奎对生活的质量“追求很高”,
抽烟能抽好的绝不抽一般的,
穿衣用度也不是普通的。
身上不能有钱,一有钱就拿去吃喝,拿去买彩票。
他根本就没想过要为一家老小留些钱过日子。
*有奎
他攒不下钱也就罢了,居然还贷款消费,
为了买一部苹果手机,
他贷上了几千块的款,只顾自己消费不说,
他还在担保人处填上了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妻子的名字。
*有奎说他的手机“没花多少钱”,
是啊,因为后面的债都是妻子帮他还上的。
接到催款电话的张太珍是蒙的,她听见耳边轰隆隆的雷声,好像看见眼前划过的闪电,
晴天霹雳就是如此吧,
“知人知面不知心”就是如此吧。
自己在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有奎却还用贷款用上了手机。
她气愤地想要找*有奎理论一番,想让他回来好好地挣钱养家,
可是一开始还是不耐烦应付的*有奎,最后竟然直接不接电话了。
张太珍陷入了莫大的无助之中,原本自己看中他就是觉得他稳重靠得住,
现在居然抛妻弃子,成年累月的不回来看一眼。
这种无助比突然失明还可怕。
看不见路并不可怕,可怕的在于无人帮你,
可怕的是连你认为最亲近的枕边人都不愿意帮你,
你只能独自负重行进。
对张太珍来说,做透析时像火柴一样粗的针头扎进肉里是不疼的,
在一片黑暗中行走摔无数个跟头是不疼的,
真正疼痛的是丧偶式的婚姻,
是自己的生活轨迹中很少有丈夫的出现。
自己现在因为失明丧失了劳动能力,也就没有了收入,
家里面的所有开销就只能依靠着父亲一个人,
而这位家里的顶梁柱也已经七十多岁了,
他本身自己就是一个应该被照顾的对象,
又如何能够养住这一残一小呢?
张家的情况就是村里面的人看了都只觉得气愤,
娶了媳妇不疼,生了儿子不养,算什么男子汉!
不仅村子里的人这样说,
其实就连*有奎的母亲都埋怨儿子,
*有奎只是三年不回自己家见妻子,
他每年还是会回来看看二老。
每回见面*妈妈都极力苦劝儿子:“好好挣钱过日子吧,孙子总归是咱们家的根啊。你不能不管不顾啊。”
可是这些话对*有奎来说就如同一阵阵的耳旁风,
他听见了但从未听进去过,
每次回家很多时候都是在外面没钱花了,
回来朝爹妈要点钱再离开。
不仅从来没有为自己儿子的成长出过一分钱,
甚至可以做到三年连自己儿子都不想念。
两位老人就只能把种庄稼的钱给张家送去几千块钱,
帮儿子承担责任:“那到底是我家的根啊。”
很多人肯定会疑问好奇:“怎么回事?不是说*有奎是个老实本分的人么?
为什么变成这样爱慕虚荣又冷漠的人呢?”
*有奎的回答是妻子的病。
*有奎提起妻子的病还忿忿不平,说是妻子欺骗了他。
“在结婚前几天我才知道她得了那个病,我以为糖尿病不是很严重,随便打几针,吃点药就能好的,谁知道结婚后这病越来越严重。”
好家伙,原来之前承诺的“没关系”“你放心”,
是在认为这是一个像感冒一样简单容易治好的病情况下才作出的承诺,
后来发现这病比较严重之后就对妻子不闻不问,不管不顾了。
所以病情的严重就是抛妻弃子的理由么?
结婚仪式上的“无论生老病死”原来真的只是个仪式,只是个体面话。
“是她的病拖累了我,拖累了整个家庭。人家夫妻都健健康康的日子也有盼头;她这病真的是太麻烦了。”
*有奎忘了妻子是如何冒着风险生下儿子的,
不仅糖尿病对孕妇胎儿都有风险,
而且在生下孩子之后,张太珍的病更是加重了。
*有奎忘了妻子是如何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将孩子抚养大的,
忘了是妻子在自身都艰难保全的情况下还为他还上了贷款。
恩情处处不记,只记得是妻子的病花钱,
是啊,否则他可能活得更潇洒。
这所有的一切*有奎都将自己择了个干干净净,
把所有的责任都归于张太珍和她的病。
听着*有奎言之凿凿的指责,
张太珍泣不成声:“说我害了他,当初又不是没告诉他,不想结就不要结啊!干嘛结了又后悔,后悔就抛弃。”
“结了婚又不负责任,他自己一个人在外面活得潇洒自在,喝好酒抽好烟,我和孩子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
小虎的衣服大多都是村民把家里不要的闲置衣服送来给他家,
别人家的旧衣服在小虎这就是能开心一整天的新衣服,
即使有时身上穿的还是女款的衣服。
小虎
小虎上的小学也是村子里的小学,家里供不起他去很好的学校,
就只能在村子里上学,一个班只有5个孩子。
当小虎经历这些的时候,
他不知道爸爸用上了新的苹果手机,
他也想要苹果,
他一年吃不上几个苹果,穿不了几次新衣。
儿子小虎
张太珍在经历了三年的心灰意冷之后终于下定决心要和*有奎离婚,
因为如果不这样的话,他们家还会因为丈夫的原因而领不上低保,
因为有*有奎这个“青壮劳动力”。
法律和*策将*有奎当做了劳动力,当做了家里的经济支柱,
可殊不知他根本就没尽过义务。
最终年两人离婚了,
*有奎财产一分也不要,但其实他们家也没有什么财产。
儿子小虎也被分给了母亲。
每个月*有奎支付给张太珍元的抚养费。
婚姻不是儿戏,也从不是证婚词上的一句简单的“我愿意”,
而是一辈子的责任,
可是谁又能够预料呢?谁又能过透过人面去看人心呢?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