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那个治疗白癜风医院比较好“主旋律”成影视营销招牌 何妨多些“慢影视”
11月21日《北京晨报》报道,今年适逢中国共产*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批主旋律作品涌现市场。不过,个别创作者为了让作品能在更好的平台播出,将作品扣上主旋律的帽子,这让主旋律作品的质量变得良莠不齐,也砸了主旋律的牌子。
主旋律本该是触及灵*的高层次作品,这也是艺术作品应负有的社会责任。但是,只要是沾点边的作品就扣上“主旋律”的帽子,并因此变得更好卖,这不仅伤害了主旋律作品的品质,更伤害了观众。真是不幸啊,“主旋律”这个本来十分严肃的艺术性质,一不小心成了影视营销招牌,实在是污染了这个名词。不在艺术质量、精益求精上做文章,而总是想借助某种“艺术挂靠”、“贴标签”,得到所谓的“艺术升华”、“市场效应”,恰恰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愚蠢,最终会被观众所厌弃。对此,笔者提出了“慢影视”的观点。
任何一部影视作品,尤其是主旋律作品,因为承载着重要的精神传播和娱乐功能,所以,每部作品都要经历一个不急不缓的酝酿、发酵、锻造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有充分的时间作为作品品质的保证。从选题到剧本创作,直至拍摄,都要细细打磨。只有这样,艺术作品才会充满光泽。长影集团副总裁、导演韩志君说,他上世纪80年代进入长影,当时长影的小白楼里,每天都住着十五六个作家在一起修改剧本,在艺术创作上精益求精。有时,全厂一年甚至只拍摄一部农村电影。一部农村戏里有一头小花猪,开拍时,小花猪还是一头小猪崽,拍到后期时,小花猪已经长成了大花猪。剧组没有办法,只好找来一头小白猪,化妆成“小花猪”继续拍摄。反映辛亥革命时期历史风云变幻的热播电视剧《辛亥革命》播出后,受到观众的好评,扮演孙中山的马少骅说,他“阅读了很多相关书籍,了解很多孙中山说过的振奋人心的话,而且孙中山在国内的足迹他基本都走过了”——一部影视作品的演职人员以这种精益求精、细心琢磨的文化责任感,不急不缓的汰选,淡定平常的制作,也就是笔者所谓的“慢影视”,认真做了,自然就会好评如潮。
可当下的影视制作,真可谓进入了“快捷时代”和“速成时代”。似乎有了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我们的艺术生产过程就能像流水线一样。无论是从剧本撰写、演员挑选,乃至拍摄过程,都可以用“快马加鞭”来形容。“萝卜快了不洗泥”,结果是虽然中国电影票房破百亿成绩喜人,但存在粗制滥造、宣传大过影片制作等诸多问题:清代官员家中竟然挂着毛泽东的诗词,上世纪80年代的音像店挂着郎朗的海报等,让人可笑。
“欲速则不达”,因此,应该让速度过快的影视作品从“快捷崇拜”中走出来,就像养育自己的孩子一样养育一部影视作品:多一些耐心、细心,少一些艺术投机心态;多强化艺术工作者肩负的艺术使命和责任,少一些功名利禄的市场化经济利益的算计——让主旋律作品应该承担起应负有的艺术责任,琢磨每一个艺术细节,让作品臻于完美,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更多观众的青睐。
耿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