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型糖尿病(LADA)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554款理财产品平均收益481集体看空黄 [复制链接]

1#

554款理财产品平均收益4.81% 集体看空*金


摘要:产品共有47款,其中未能够达到最高预期的23款,包括15款看涨型理财产品;仅有1款看跌型理财产品未实现最高预期。实验室研究员 张星/广州报道根据理财周报中国零售银行实验室不完全统计,上周(9月2日至9月6日),72家银行共发行554款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则主要集中在4%-6%之间。


招商银行今年到期的*金挂钩结构性理财产品共有47款,其中未能够达到最高预期的23款,包括15款看涨型理财产品;仅有1款看跌型理财产品未实现最高预期。


理财周报中国零售银行实验室研究员 张星/广州报道


根据理财周报中国零售银行实验室不完全统计,上周(9月2日至9月6日),72家银行共发行554款理财产品。其中发行总量居前的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以及浦发银行,均超过30款。多数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投向,仍然是债券和货币市场以及组合投资。预期年收益率则主要集中在4%-6%之间。


#re#平均预期年收益率4.81%,


组合投资超五成


在预期收益率方面,上周发行的554款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为4.81%,其中,共有502款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集中于4%-6%区间;超过5%的有221款,占了市场的40%。除了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率靠前的主要在中小银行,特别是城商行,如,苏州银行2013年“金石榴创盈130902M1号”(新客户体验)人民币理财产品期限为31天,预期年收益率达到6%,成为非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最高的产品。收益率居前的还有,南京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温州银行以及青岛银行等城商行。


在资金运用方面,则主要集中在债券和货币市场以及组合运用。其中,组合运用的理财产品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达到了55%。这些理财产品的资金除了配置在债券和货币市场外,还有其他各类债务融资工具等,比如信贷资产、票据资产、股权收益权、资产管理计划以及信托受益权等。如平安银行“聚财宝”强债A计划2013年174期人民币理财产品(教师节特别计划)预期年收益率为5.2%,资金用于购买长安信托设立的“平安稳健固定收益资金信托计划”。该信托计划60%-90%投资于交易所/银行间市场工具;%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投资于固定收益类产品。而资金只投资于债券和货币市场的理财产品占比也超过25%,这两者占据了市场八成以上的份额。


由于目前银行理财资金仍然有较大的限制,在理财资金在风险可控的情形下,或许更多配置倾向于债券市场上的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等企业融资工具上以及信托受益权和资产管理计划等,将更多资金流向企业。


中资行结构性产品占据主导,


看跌*金


在上周的银行理财市场上,有6家银行发行了12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并非全部集中在外资行,反而中资行更加活跃。外资行中仅涉及星展银行和恒生银行,两者共发行了3款结构性理财产品,而中资行则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以及平安银行4家银行,共计发行9款。


平安银行发行了4款,属于这周发行结构性理财产品最多的银行,并且挂钩标的也相对丰富,包括股票、指数基金、*金以及利率。如平安银行“聚财宝”结构类(挂钩股票/ETF),预期年收益率为%,产品所募集的本金部分做保本投资,衍生品部分通过掉期交易,投资于港股衍生产品市场。挂钩标的为盈富基金()、工商银行()、建设银行()。


据理财周报了解,2013年平安银行至少发行了45款结构性理财产品,挂钩标的基本涵盖了市场上的所有类型。


除了平安银行发行了挂钩*金的理财产品外,招商银行和工商银行也发行了与*金相关的理财产品。招商银行焦点联动系列之*金表现联动理财计划(期末看跌型)(104218),预期最高年收益率为6.6%,这也是今年早期同时发行看涨型和看跌型的理财产品,目前仅发行看跌型理财产品。


工商银行高净值客户专属人民币理财产品(CN1M1347)同样也是一款看跌型理财产品,预期最高年收益率4.55%。这与当前的*金市场有关,近期*金市场表现不理想,市场看空*金的情绪比较重。


根据理财周报中国零售银行实验室监测发现,截至发稿时止,今年到期挂钩*金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并且公布了预期年收益率的理财产品有59款,其中达到了预期最高年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共计30款,占据一半,没有达到预期最高年收益率的产品则为29款。


#ad#针对59款到期理财产品观察发现,能够达到最高预期的多数为看跌型理财产品。


以招商银行理财产品为例,今年到期的*金挂钩结构性理财产品共有47款,其中未能够达到最高预期的23款,而在这23款理财产品中,15款产品为看涨型理财产品,并且均为最低收益,7款理财产品为区间累积型,这类理财产品属于在双向观察的理财产品,因此其虽然没有实现最高预期,但是也不是最低收益,仅有1款看跌型理财产品未实现最高预期。


从理财产品到期表现也可以佐证,在今年第二季度以来银行为什么偏向发行看跌型*金挂钩结构性理财产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