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型糖尿病(LADA)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最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三大
TUhjnbcbe - 2021/4/12 22:50:00

最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三大指标,三大药物

医院李青

年11月27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版)》,新版指南更新了三大指标的临床意义,强化了三大药物的治疗地位。

一、三大指标

1、更新了糖化血红蛋白的诊断价值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与血糖结合的血红蛋白,与血糖浓度成正比,可以反映近3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并不是一个新指标,但一直作为血糖的监测指标而非糖尿病的诊断指标。

新指南推荐,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既糖化血红蛋白≥6.5%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此外,之前各大指南将糖尿病的控制目标设定为糖化血红蛋白<7%。这个目标相对宽松,目的是减少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合并有慢性肾脏病等并发症的患者低血糖的风险。但对年轻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则可能放松了控制。

新指南强调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严格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目标。

2、增加了“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作为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是近几年开展的一项新的糖尿病监测指标。

新指南推荐,将TIR作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

TIR指的是24h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通常为3.9-10.0mmol/L,或为3.9-7.8mmol/L)的时间(通常用min表示),或者其所占的百分比。

这是通常说的标准,也是狭义上的标准。广义上的标准指的是葡萄糖处于不同范围内(低值、高值)时间。

年发布的TIR国际共识推荐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TIR控制目标为>70%,但应高度个体化,同时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三大